七二钟声(下)
个人日记
七二钟声·卷下 | |||||||||
| |||||||||
| |||||||||
规矩诗钟 诗有诗式,诗钟也自有其定式。但式微既久,知之渐少,且随时代之推移,似有重新检讨、厘定新法之必要。 诗钟之法,清唐景崧《诗畸》列有八式,林景仁《东海钟声》定为七法。近代闽人陈海瀛先生《希微室折枝诗话》综合成十二则,陈涓音先生《折枝入门》整理出十五要点。上举先辈诸贤所定诗钟之法式,大同小异。今以陈海瀛先生所提诗钟犯忌之十二式,谈谈今日诗钟创作应遵守之法则。 一、动静无别。以动对静,不能相称,诗钟谓此病为“内外科”。如“越职悔陈言事疏,好官笑剩买山钱”句,以“越”对“好”就不相称了。 二、虚实难称。以虚对实,虽非大错,然未可为法。如“遂非我见承平远,亦既人怜少小孤”句,“远”字虚,“孤”字实,终觉不妥。 三、畸形不整。此为诗钟之大忌,俗称“三脚蟾”。如“去棹如飞移岸走,有山无数渡江来”句,“岸、山、江”为同一类字,“岸、江”相对甚好,但惜用“山”字,变成畸形,故曰不整。 四、同音相犯。虽非大病,但应尽量避免。如“星影满江将眼乱,秋声在树已心凉”句,“星、心、声”同音,应避。准此,同韵也应不得相犯。 五、字异义同。此病不易觉察,偶然用之在所难免。如“闲似白鸥沧海客,健如黄犊少年人”句,下联“如”字若改为“于”字,即可免犯此病。 六、意同词异。此则诗中之“合掌”,应避之。如“栖寂不教投众浊,避嚣但要赏孤芳”句。 七、左右相撞。此病系同类项字在钟联中不对称排列。如“颇疑风露花前立,最爱湖山雪后看”句,出句已用“风露”,对句复用“雪”,同属天文类字,故曰左右相撞。 八、子母相失。排比有子母与非子母之分,它们应各自为对,否则就是子母相失。如“斑兽西还看早晚,崖州南望泣孤寒”句,“早晚”为子母排比字,而“孤寒”属非子母排比字,故不能相对。 九、属人属物。一对钟吟,语气及动作不能一句属人,另一句属物。如“开遍山花春欲老,坐残墙月夜将阑”句,上联“开”字的对象是花,属物,下联“坐”字的对象是人,属人,故相对不妥,若改“开”为“看”,则与“坐”同属人;或改“坐”为“照”,与“开”字同属物,则妥。 十、联上联下。一对钟联的句法顺序不应相左。如“微径得从新鹿迹,寒林失却旧莺声”句,出句用倒装法,对句用直叙法,句法相左,不如改上句“得从”为“留多”,则句法相同无误。 十一、总称别称。总称和别称应区分,各自为对。如“芳草送春无限碧,杜鹃劝客不如归”句,“芳草”是总称,“杜鹃”是别称或曰专称,例不得相对。 十二、通用专用。词有通用与专用之分,亦不能相对。如“人海归来空有梦,白门游后怅无诗”句,以“人海”对“白门”,则是通用名词与专用名词相对了。 此外还有什么“女名禁对男名”、“用典忌时代相隔太远”等,上述种种,均着眼于钟联的对偶,可见诗钟初始制法定式之所在。 诗钟规范之要,乃在平仄上摒弃近体拗救形式的运用,以为倘如此则与律句无异,近乎联对了。对此,前人已多慨叹,故何刚德在《平斋诗存》中自注道:“前辈均重典实,格律极严。今则群趋声调而蹈空者多矣。”可知法度之严,令人生畏。 今之钟吟,中规中矩,遵古法则者已难见一二。究其因,个中悉知诗钟之格律者无几,且于实践中又常为近体格律所左右,一时疏于检讨而使之然耳。准此,窃以为目下诗钟之创作应有如下之共识方妥。 一、字数确定,仅限七言,一联十四字,不容增减。 二、平仄严谨。此有二法,严者遵守旧制,是平是仄不能易位;宽者可适当运用近体之平仄要求,允许拗救存在。宽严应视个人的兴趣和钟题的难易而定。 三、对仗必须工整、熨贴。上例先贤诸多法式,可供钟吟规矩守则,近体诗之对仗规则亦可用于诗钟创作之中。 四、钟吟虽然有各自的意境和概念,但上下句在文义上要整齐划一,互相呼应。 五、运典与白描还须严格分开。创作上闽派粤味、学识神韵应兼容并存。无论典句空句,以情事相类为佳。 陈海瀛先生在《希微室折枝诗话》中曾指出:“折枝虽与近体异,亦别有不可犯之法式。”这就是今日诗创作应有的规矩所在。 (1999年4月初稿)
整理后记 《七二钟声》是天津市三位老学者寇梦碧、陈机峰、张牧石先生的诗钟结集,北京张伯驹先生也有和作附其后。因诗钟的创作时间正值“黄钟弃毁、瓦釜齐鸣”的文化大革命的中期,故书名《七二钟声》自有其特殊的含义,“不作寻常大小鸣”,“别留馀响起新声”,此之谓也。手稿的删定也在是年夏,钞成之时,巧值陈机峰先生夫人病逝。如今谈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令人怅然。 二十年后的一九九二年,陈兆熊兄将手稿寄达我处,嘱余整理、校注并予出书。一九九四年初,我写定《诗钟初探》的同时,对《七二钟声》做了整理,但未能及时付梓,迟至今日才成现实。距兆熊兄的赐稿和嘱托,不觉已隔了十年之久,既愧对先后归诸道山的张伯驹、寇梦碧、张牧石三先生和如今唯一健在的陈机峰老先生,同时,也对不起寄于热望的兆熊兄,心中自是十分歉然。 在付印之际,写上以上几句表示对四位前贤深切的怀念,并记下这一段三十年不寻常的经历。现将《诗钟初探》一文略加补充,成《辞赋馀韵话诗钟》以代前言,将《规矩诗钟》附置篇后,权作对有心敲钟的人指指路。 李竹深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