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知识# 风光摄影师李元谈摄影
摄影技巧
著名风光摄影家,美籍华人,祖籍宁波。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哲学博士。现 为美国新泽西州立鲁特格斯大学资深教授,世界华人摄影学会副会长。
个人网站地址,http://www.liyuanphoto.com/UntitledFrameset-1.htm
李元
现为美国新泽西州立鲁特格斯大学物理系资深教授,世界华人摄影学会副会长。1984年美国摄影出版社的《风光摄影》 一书内,被誉为八位近代风光摄影大师之一。在美国、中国内地和香港出版有《表现个义的风光摄影》、《创意与思维》、《谈美国摄影》等摄影画册和文集共六册,并参与《上海印象》、《缤纷的澳门》等大型摄影画册的拍摄与编辑工作,为中国摄影函授学院录制有〈谈风光摄影》录像教育片三集。他的摄影作品和摄影论文经常在美、日、马来西亚、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摄影刊物上登载。目前他还是香港《摄影画报》国际编辑,并为新泽西州《汉新月刊》和上海《旅游天地》特约供稿。
世界著名摄影家李元先生谈摄影
1、关于构图
在风光摄影里,构图尤其重要。而如何从一片杂乱的景色里进行取舍,既需思考,也要经验。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人的注意力是有选择能力的。但是在照相机的镜头面前,所有的景色都被一视同仁地表现在画面上。我常常提到我的老师对我们说一句话:“当你在按下快门以前,先问问你自己,眼前是什么吸引了你的主意。然后把它突出在画面上”。
2、关于数码与胶片
syoyo 提到数码和胶卷的这个问题。在我认为,这其实没有什么值得争论的。摄影本身就是工业革命的产品,它总是跟随着科技而在更新的。数码技术只不过是最近的改变而已。当然,在一方面,对任何一位熟悉原有操作的人来说,他对于陌生的新技术的抗拒是可以理解的。而在另一方面,数码技术对于一个摄影者的要求,可以说更接近过去在黑白暗房时代。一个摄影者必须自己去暗房操作,才能得到自己所追求的效果,只不过目前的暗房已经从化学暗房演进到数码暗房而已。但是对于一些拍摄胶卷,而寄望所谓“你按下快门,其他的都可以交给柯达”的操作者来说。那就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改变了。
3、关于摄影
在这里把我对摄影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先说出来:
在我认为,摄影和其他媒体的基本上的差异在于摄影是实物成像。特别在风光摄影里,摄影者必须先由观察从而有启发,很难说一开始就想创意或是谈深度。当然像郎静山的摄影或是目前的一些人像摄影以至当今的所谓观念摄影,在这些追求上,摄影只是被用来作为一种工具,那就是另外的一个出发点了。我总觉得风光摄影的极致就像传说中所说的曹植的七步诗一样。通过观察而发现(也得到了)对当时现象的命题,而需要在现象消失之间掌握住它突发的瞬间。
4、关于技术的比重
在“一个入门者想要提高摄影水平应该更多的注意技术细节还是其他因素”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是技术上的细节当然应该注意。毕竟说一张照片是要让大家看得过去。而且,技术细节也是摄影者的语言的一部分。但是这些都应该为摄影者的追求服务。不要让自己成为它们的奴隶。所谓“找到了树,却丢掉了森林”,不是我的追求。
5、后期制作的尺度
对于石慕林所提到的问题:“不知道您是否对您的片子进行后期数码处理?在处理的时候您的原则是忠实还原场景还是对色彩和光线有所渲染”?我虽然也做一些色彩和对比上的调解,我的希望是更能还原场景。因为我重视摄影的发现性,我希望告所观赏者的是我的发现,而不是我主观地而且是人为地“创造”出一张照片来。
6、风光摄影中、西观念
关于红狐提到的“风光摄影国内和国外的差距或者观点主要在哪里”,就我的认识,国内外的差异,最主要的就是中西宇宙观的不同。在欧美人的眼光里,大自然世界是上帝所创造的,没有生命。最多只能看作是人的四周生活环境。我们需要去记录它,保护它。但是在中国传统的宇宙观里面,大自然是动态而有生命的。司马迁就认为只有通过“究天人之际”,才能“通古今之变”。这使得风光摄影既能寄情,也能修心。而对大自然的描绘和理解,就有人文题材同样的意义。
7、摄影比赛对初学者很重要吗
我的老师当时对我们说,“当你在一个摄影比赛里入选,你至少知道你拍摄的水准已经超越了其他几千个参赛的人”。参加比赛的确可以增加摄影者的信心。但是我认为有三点摄影者需要警惕自己:(1)不要让自己迷恋其中。(2)这只是评委主观的意见。一个比赛的入选或得奖不一定会被其他评委所接受。(3)不要让评委的思维影响了自己今后创作的思维。
细节的取舍——李元谈摄影
对于每一个摄影爱好者来说,最令人沮丧的可能就是发现自己拍得的照片和 当时现场的感觉完全是两回事。在风光摄影里,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出自两 方面。一方面,我们在现场的感觉是根据我们视野所及的全面。而照片所显示的 却只是画框里的一部分。要用局部来达成整体所能带来的效果是很不实际的。从 一个角度来看,这正是风光和纪实摄影之间的差距。在纪实摄影里的记录下来“故 事”一般都是现场的一个局部。但是在风光摄影里,景物对我们带来的冲动往往 是现场的全部。在下一篇,我会谈到画框在一张照片里所能发挥的功能和它的局 限。在这里,我先讨论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肉眼观察和相机镜头之间的差距。
“时间”的运用带来了这张和实际景物相去很远的照片。在这里,光线勾出了有意义的“细节”,淡化了在画面里的其他景物。
佳能 EOS 20D 相机,EF28-135mm f/3.5-5.6 IS镜头。
尽管说肉眼看出去是一片开阔的视野,我们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在一景一物 上。这种选择性的观察能力却不是照相机所具有的。摄影镜头和感光材料的精 进使得我们对于照片里面的一草一木都能一一识别。这种缺乏提纲挈领的能力 可能是肉眼观察和摄影纪录之间最大的区分。在一张照片里,所有的细节都一视 同仁地在画面上显现出来。如果摄影者在拍摄前忽视了对于细节的取舍,所产 生的往往就是一个零乱的画面。更进一步来说,如果说摄影者在景物中看到一 些关系和连接,除非他能去芜存菁地突出在一张照片里,观众是很难得到相同 的联想。像李白 “独坐敬亭山” 里的描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在众鸟的群体和带有失落感的孤云之间的对比下,作者和敬亭山的连接可以让所有 的读者忘却这样一个场面里其他的细节。
突出局部,强调有寓意的细节,可以使得不同的局部之间有相得益彰的效果,也能 “以小见大”地表现出景物所能带来的寓意,给一些司空见惯的景物带来新的认 识,令人有“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体会。
而在另一方面来说,任何一张照片,不论拍得怎么全面,绝无法代表事物的 整体。这就是为什么萨考斯基说;“一旦离开了摄影室,一个摄影者只能记录他 眼前实在的事物。他只有凭着他的直觉去找寻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在他的作品 里,他无法叙述整体,只能从他的取舍把作品变成有概括性的象征“。这也就是 说,一张照片所表达的只是一个侧面。在画面上,我们必须对拍摄的素材作选择 性的取舍,从而简单化(但也突出)它的含义。有些摄影者喜欢把这样的处理解释 为“做减法”。尽量地避免不必要而说不定会引起节外生枝解释的素材。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老师的看法是, “当你在按下快门以前,先问一下眼前的景色是什么吸引了你拍摄的动机?然后把这 部分强调在画面上”。但是这是说来简单做起来却是有相当难度的。首先,当我们被 眼前的景色所吸引时,带来的是一种感觉,而是很难说出一个具体来的。在这方面,我 们就必须回到前面所谈的“看戏和看角”这个区别上。它需要时间,也需要经历。只 有我们在现场逐磨、考虑、通过取景器里的观察,甚至拍摄几张以后,也许才能把 那种感觉变成了画面里具体的取舍。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总觉得“打一枪换一个阵地” 的拍摄,是很难有理想的效果的。
一旦我们能够回答“眼前的景色是什么吸引了你拍摄的动机?”这个问题 以后,如何突出局部有时候就需要看光线和构图的运用了。光线是“时间”这个 因素的运用,而构图却有赖于下面我们所要谈到的两部分了。
虽然说在一般摄影者的观念里,广角镜头在画面里收罗了更多的景物。在这里,只有前景的花丛和远处的雪山形成了一个对比。突出了景色里这两部分的“细节”。
广角镜头突出了前景的老树,而比较低的拍摄角使得画面里着剩下了远处的山壁与小树来和老树杆形成一个对比,显示出幽谷里的生命。
佳能 EOS 1相机,EF20-35mm f/2.8L镜头。
在美国火山口国家公园里,塌陷下沉的火山口成为一个碧蓝的湖泊。在它的四周有许多错枝盘结的枯树, 似乎说出了生命的挣扎。这是我在这张照片里想表达的。除了它和湖泊的环境以外,其他“细节”都从这 个画面里去除了。
佳能 EOS 1V相机,EF20-35mm f/2.8L镜头。
夕阳下的湖畔,色彩动人。但是在整体上却没有一个抢眼的主题。利用广角镜头,老树根和平静的远景建立起一个强烈的对比。淡化了画面里其他的“细节”。
佳能 EOS 1相机,EF20-35mm f/2.8L镜头。
李元谈摄影 水中的色彩
大自然的景色,我们常常用风光山水来形容。当我们把这样的景色录制在照片里,我们就有了“风光摄影”。而当我 们用画笔来描绘这样的景色时,我们就以“山水画”来形容。当然任何名词都只是一个代号,我们没有必要去作过分的推敲。但是我觉得不论风光还是山水,这两种说法都隐寓有几分动和静结合的含义。虽然说风的动态往往见于无形,但是 流动的水的确可以为一幅静止的画面里带来几分动感。
在我开始拍照的时候,我就觉得流水是一个非常吸引人 但却又是难以处理的题材。弯弯的河道、潺潺的流水虽然可 以为画面带来调剂,但是大面积的水面往往难以纳入理想的 构图,也减低了画面的质感。处理得不当,我们所看到的不 是没有细节甚至亮得抢眼的空白,就是一个几乎是无底的黑 洞。这份苦恼,在我认识到如何在水面上赋以色彩以后,就不再存在了。
水中的色彩从何而来?
除非是像九寨沟那样充满着矿物质的清泉,水中的色彩一般来自景物的反光。 所以,如果要想在水里找寻色彩,我们就需要在水的对岸去找寻色泽鲜艳的物体。 而如何把这些物体的倒影纳入画面里,可以从镜子(或任何反光面)的反射现象上 得到借鉴。
物理学里有“反射定律”,我们从附图可以得到充分的认识。如果站在水边向下 望,因为我们的视线几乎和水面成直角,我们所看到的反射多半来自天空(至少是 高上云天的景物)。相对地来说,如果我们能够从一个比较低的角度来看水面,我们 所看到的就往往是水对面一些树木或山石的倒影。这也说明为什么在开阔的水面上,我们常常只看到天空的倒影。由于水对 面的景色是那么的遥远,来自那些景色的光线和水面之间的角 度非常的小(也就是说,这些光线和水面几乎是平行的),除非 我们伏在水边从很低的角度望过去,否则很难看到对岸景色的 倒影。而相对来说,在比较狭窄的水面,我们会较容易看到对 岸景色的倒影。
阳光照射下的秋色倒映在一条小溪的水面上。溪边暗色不规律的石块和相对比较 明亮的流水在画面上交替互不,产生一种动感的韵律。唯有一抹红叶的倒影为画面 带来了视觉上的吸引力。
佳能EOS-1相机,EF80-200/2.8L镜头,DEP景深优先,12%局部测光。
在一片流动的水面上,因为流速和溪水的深度不同,可以形成不同效果的倒影, 为画面带来难以预计的趣味性。为了表现流水的动态,快门速度既不能太慢而失去 水面上的细节,但也不宜超过1/15秒。
佳能F-1相机,FD80-200/4镜头,12%局部测光(对准在落叶上)。
拍摄镜头的选择
正像前面所说,因为我们需要利用一个比较低的拍摄角来 捕捉水面上的色彩,这使得我们不能站在水边下望,而往往需 要离开水边有一段距离。但是如果我们希望让反射的色彩充满 整个画面,我们就有必要使用一支焦距比较长的镜头了。不过 这不是一个定规,主要的还是要看当时情况的配合和摄影者本 人的意图。
水面色彩的强度
这个问题的解答,在于两个因素:(1)让我们看到那些倒 影的景物,它们本身有多亮?(2)水面本身的亮度如何?
如果那些景物本身很亮,它们在水里的倒影也就很亮了。 但是如果水面本身是在阳光下,它就会冲淡那些倒影的颜色。 所以一个理想的情况是让水对面的景物在阳光照射下,而水面 的本身却在阴影里。这也就是说,要拍摄到色彩比较丰富的水 面,最好是在斜阳而且对岸的景色是在顺光的条件下。在这样 的情况下,由于主要的光线来自比较弱的反射光,照片需要的 曝光时间就比较长一点,一般来说,我们需要利用三脚架来稳 定相机。当然曝光时间的增长会使得流水里景物的清晰度减低, 甚至变形。但是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在于色彩而不是景物的写真, 这样慢速的拍摄反而会得到甚至意想不到的效果。
尽管说利用焦距比较长的镜头和比较低的拍摄角最能突出水边景色在 水上的倒影,但这也不排除广角镜头的应用。在这张照片里,我利用广 角镜头把整个树干的倒影拍了下来。
佳能F-1相机,FD20-35/2.8镜头,f22,1/8秒。
我总觉得,在拍摄树木的时候需要考虑怎么处理背景。这是因为一般来说 树木不是一个很显眼的题材。如何利用背景来突出且陪衬这枝并不十分特殊 的树枝,就是我在这张照片拍摄上的考虑。
佳能EOS-1相机,EF80-200/2.8L镜头,DEP景深优先,12%局部测光(对 准在照亮的前景上)。
公园里的片片落叶漂浮在水面上,的确会为人带来一种消逝的惆怅, 这就是我在这张照片里想表达的一份追求。
佳能EOS-1相机,EF80-200/2.8L镜头,DEP景深优先,评价测光。
在冬天里拍摄冰雪,除非是利用人为的装饰,很难找到暖调的色彩。 在吉林长白山脚下的二道白河的一条小溪边上,我利用初日照射下树木 的倒影给画面带来了一些暖调。
佳能EOS-1Ds数码相机,EF28-135/3.5-5.6IS镜头,DEP景深优先, 评价测光。
鲜艳多彩的秋叶看来总令人感到兴奋,但是拿它作为单一的题材来拍摄却往往会显得比较单调。利用它 在水面上的倒影,特别是配上水面上其他的素材作为对比,更能令人回味。
佳能F-1相机,FD80-200/4镜头,DEP景深优先,评价测光。
倒在水面上的残枝显得那么萧条肃杀,和色彩丰富的秋林似乎是两个世界,但却也隐示了一种岁月上无 情的变迁。利用空间来隐示时间,一直是我在摄影画面上想表达的一种意念。
佳能EOS-1相机,EF80-200/2.8L镜头,DEP景深优先,评价测光。
不要使用偏光镜
很多摄影者喜欢用偏光镜(偏振镜)来拍摄风光。但是偏光镜也 可以去除水面上的反光,因此,如果摄影者的目的在于水上色彩的反 光,使用偏光镜得到的却是恰得其反的效果。
当我们理解到如何可以拍摄到水上的色彩,如何去发挥照片里色 彩的表现就可以成为每个人不同的追求了。它可以无尽地发挥,只受 到摄影者想象力的局限。
秋色诱人 李元谈摄影
秋色所带给我们最大的吸引力,与其说是景色,倒不如说是一种感觉。 景色是具体的,但感觉是无形的。也正因为如此,拍摄秋色可以成为对摄 影爱好者的一种考验和挑战。
也许是摄影带来的真实感使得我们潜意识地认为,只要把眼前的景色 拍下来,我们在这片环境里的感觉就可以通过照片传达给别人。照片的真 实感和相机操作上的简易,使得很多的摄影爱好者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找 寻令人激动的美景。似乎认为,只要他拍下了这片景色,任务就已经完成 了,而把对景色的感受留给观众自己去领悟。这种心理使得那些 已被别人拍出名的景色成为摄影者的热点。这样的照片,就像拍摄明星或是知名人 物一样,有它本身的号召力,但是摄影者本人的观点却不一定 能表露出来。在秋色的拍摄上,不论是秋林、秋野还是秋水,一般来说缺乏具体宏观性 的美,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适当的切入点来表达我们的感受。
摄于内蒙阿尔山区
在似乎很一般的景色里我找到了一片聚集在一起的落叶。溪水里各部位不同的流速为落叶勾画出 自然形成而带有游动感的的构图。
佳能 EOS-1N 相机,EF17-35mmf/2.8L 镜头。景深对焦,评价测光。
在野外拍摄秋色,实际景色和照片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用习 惯上所谓三维空间和两维空间之间的差别来解释。在灿烂的秋 野里,我们不单看到了整体,而且获得感官所带来全面的反应, 可是照片不但有一个边框,而且也只是一个切面。在很多情况 下,现场整体的感受不是在一张照片里能够表达的。要让别人 从照片里得到感受,摄影者必须首先把他自己的这份感受明确 化,然后从画面里的取舍着手,观察取景器里面所显现的局部, 考虑它是否能带来同样感受。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因为不同题材对我们的吸引力各有 不同,我觉得拍摄风光和拍摄人文景观是有所不同的。人文景 观不单是我们比较熟悉而可以认同的题材,它往往还包含了一 个故事,如果我们把故事说了出来,这样的照片对一般观众读 者就有相当的兴趣。但是风光摄影却没有故事可言,特别是在 林间或是水畔来拍摄秋色的时候,甚至连一个众所周知的景观 都不一定存在。所以摄影者就必须从构图上创建一个可以吸引 人的画面,说出他的关注,否则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同。
对于拍摄秋色的具体要求,我可以用构成一张照片的几个因素,作简单地说明。
取材和细节的运用
如前所说,拍摄秋色往往是拍摄一种感觉。不论是“月落 乌啼霜满天”的寂静,还是“一叶知秋”的感怀,都流露在视 野里一部分的细节上。也正因为如此,摄影者在取景和按下快 门之前,必须自问在眼前的景色里是什么激发了拍摄的动机, 然后把这一部分的细节突出在画面上。
天气和光线
秋天的天气是多变的,而不同天气条件和光线可以为同一 片景色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局限在 一种所谓“理想”的天气和光线。由于夏天给湖水所带来的热 量,在昼暖夜凉的秋天如果遇到一个云淡风轻的早晨,水面上 常常会升起一片轻雾。在阴暗甚至阵雨的天气里,也可以找到 景色和题材理想的配合。在阴天的散射光下,拍摄树林里的秋 色可以避免过强的反差;而阵雨后的树林里,不但秋叶的色彩 特别鲜艳,树干也变得深暗,可以为画面带来更好的层次。相对来说,秋高气爽风 和日丽的大晴天,由于大光比和高反差,倒不一定是拍摄秋色最理想的天气。
这虽然是最普通的题材,但是早秋的几片红叶不但特别突出,也在画面里构成了斜的走向,带来了几分游动感。
佳能 FT 相机,FD80-200mmf/4 镜头。f/16, 1/8 秒。
摄于吉林蛟河
在风光摄影里,我喜欢用比较小的光圈来带来全画面清晰的效果。但是利用选择性的聚焦也可以带来不同的效果。在这 里,除了枝干和上面的几片红叶以外,其他的都成为色彩上的陪衬。
佳能EOS 1Ds 相机,EF28-135mmf/3.5-5.6 IS镜头。f/5.6,评价测光。
画框
正因为在秋色的拍摄上需要强调为我们带来感受的细节,画框里的取舍就 变得非常重要。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利用画框来建立一个比较理想的构图。可 以利用画框来找寻色彩和线条的配合,使得一片零乱甚至没有主题的秋林显得 错落有致, 流露出像“无主题音乐”一样的神韵。
拍摄角度的选择
一般来说,由于天空和地面景色之间过大的光比,除非使用偏光镜,否则画 面很难有理想的协调。(而我又觉得偏光镜往往使得色彩不自然。)而且一条横 贯画面的地平线有时候也会显得过分的突出,影响到一张照片的视觉效果。因此 我们有必要考虑不同拍摄角度的选择所能带来的变化。一般来说,选择比较有起 伏的地形作为画面,而且从一个比较高的拍摄角来拍摄,不但可以避免上面所说 的一些情况,也可以丰富画面层次。而利用一个比较低的角度可以使前景的枝干 和树叶冲淡地平线所带来强烈的线条。
所谓“一叶知秋”,在一条小溪里,倒影的色彩更显出枯叶所带来的一份消逝的“凋零”。
佳能 F-1 相机,FD80-200mmf/4 镜头。f/16, 1/15 秒。
摄于四川光武山
山坡上大片的秋色,看来动人,但是拍了出来却不一定可以表现相同的感觉。在这里,一片色彩鲜艳的树木突出在深色的背景里。近处的一棵树木在这里达成了“画 龙点睛”的效果。
佳能 EOS20D 相机, EF300mmf/4L 镜头 。景深对焦,12% 局部测光。
在侧逆光的照射下,前景的红叶突出在湖上的倒影里。湖上的一抹轻雾削弱了画面里的反差。
佳能 F-1 相机,FD20mmf/4 镜头。f/22, 1/60 秒。
我常喜欢用“再创造”来形容摄影。特别是在拍摄秋景时,眼前的景色带动 了摄影者的思索。然后,他需要利用视觉的语言把他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出来。从 这个角度来看,在一张照片里摄影者拍到了什么,至少在我认为,远不如摄影者 是否说出了他的观点更为重要。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把激情和触景生情的联想 能力看作一个成功的摄影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我通常喜欢在散色光下拍摄树林,避免因为阳光的照射而带来过强的反差。但是在朝日初升的时候,却也 可以利用光线带来足以吸引人注意的画面,形成了不是以红叶取胜的秋景。
佳能 EOS-1 相机,EF28-80mm f/3.5-5.6镜头。景深对焦,12% 局部光。
摄于吉林蛟河
在秋林里,通过广角镜头的应用,把前面的一片红叶和后面的一片树木作为对比。
佳能EOS 1Ds 相机,EF17-35mmf/2.8L 镜头。景深对焦,评价测光。
摄于吉林蛟河
利用散射光来拍摄秋林里的色彩,特别在阵雨之后,不但色彩最为饱和,而且也没有凌乱的光斑。而在同时,我 们也最需要注意画面里的取舍来达成比较理想的构图。在这里我利用色彩和树干来分割画面。
佳能EOS-1N相机, EF80-200mmf/2.8L 镜头。景深对焦,评价测光。
秋叶的清新写真
抛弃老观念拍秋景
秋叶的清新写真
落叶缤纷几乎是所有摄影爱好者对秋天的基本印象,但如何在这样浪漫却重复的场景拍出落叶的不同模样呢?现在,让我们从基本问题出发,看看以下几种改变单调落叶之秋的方法。
F2.8,1/1200秒,ISO100
你还在遇到这些问题吗?
Q1 为什么拍落叶时,画面总血淋淋的,完全不是所见的一般色彩缤纷。
秋天的红、黄色肯定是画面主色调,我们拍摄时,喜欢更偏暖的设定,让红、黄色过重,甚至让整个风景都蒙上一层红色,让画面色彩和层次变得浑浊不清;这时不妨改变白平衡设置,或在画面中加入一些有色彩冲击的其他物体。
Q2 在树林里,除了大风景外,还能拍摄什么有趣的题材吗?
落叶的拍摄方法有很多种,其决定性因素在于你是否善用眼睛发现不同;学会选择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同样的物体;而另外一种方法是为画面增加、减少一些元素,让主题更突出,画面更干净。
就是不要那么多的颜色 打造最淡雅的秋景
1.色彩提取功能 只突出最鲜艳的区域
如果你的整个树林里都是红、黄、绿一片,那么不如为画面减掉一些不必要的色彩。
拍摄这幅作品时,我选择了仰视的拍摄角度;加上18mm广角端的使用,树木的变形呈现向上聚拢的趋势;另外,为了避免上面错误图片中没有主体的凌乱感,我选择将一大片红叶放在最前景的位置。为了更加突出这片前景,我选择了宾得K-r里面的“色彩提取”功能,去除多余的绿色和蓝色,只突出镜头前红叶的色彩,这相对于错误例图来看,主题更加鲜明,画面也因为色彩单纯而干净了许多;最后,我在后期制作时,整体给画面增加了一些蓝色的冷调,表现出树林的神秘氛围。
2.怀旧色彩模式 渲染浅浅的暖色调
我们曾经在拍摄红叶的时候,总被教导说要让红叶更红,黄色叶子要更暖;但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这样!在拍摄左图时,我特意取了一大片黄色的叶子做前景,为了打破一片黄色的沉闷,深色有曲折线条的枝桠成为了亮点。拍摄时,我用宾得K-r的“怀旧”模式,这个模式自动降低了色彩饱和度,提高了明度,但给了画面一种浅浅、暖暖的色调;这比起错误例图来看,画面层次更丰富,也更有情绪,同时也多了一些让人沉静下来的力量。
3.正负逆冲功能 让色彩的浓烈更单纯些
我们在拍摄带红叶的大风景时,自动白平衡可能会带给你如上面错误例图这样的效果,色彩纷呈,却没有渲染出秋天森林里不一样的气氛!其实,色彩浓烈也能带给人“很干净、很安宁”的感觉!我拍摄那幅傍晚图片的时间是下午4点左右,天空的色彩和层次看起来都很清晰,太阳光线也较为柔和,我将树木放置在画面偏左的位置上,让它逐渐向后延伸,并缩小;为了加强色彩的反应,我使用相机“正负逆冲”功能的紫色渲染,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紫色和红色,色彩虽然浓烈,但并不凌乱,这让浓妆艳抹的秋景变得干净起来。
寻找光线和落叶最美陪衬 营造雅致的秋日小情调
任何一种类型的拍摄,不管主体是多么漂亮动人,红花也得绿叶配;所以,其他环境元素对于渲染画面而言都十分重要!我们在拍摄红叶时也是如此,尝试挑选有对比感色彩的物体做搭配能迅速地突出红叶,比如在拍摄时试试拿深蓝色当背景吧!
1.减少曝光补偿让红色更纯正
虽然逆光能够营造清透的感觉,但并非所有的树叶图片都必须使用逆光拍摄!当我们使用顺光光线位置拍摄红叶时,准确的曝光组合能够让树叶的色彩更加真实,通常情况下我们建议你在拍摄时能减少一些曝光,压暗环境。如果曝光过度,我
们将得到如上图这样的图片,背景因为过分明亮而变得抢眼;前景处红叶的残败感也因为过亮而显得有些脏;这时,我们就需要减少约1EV值进行曝光;在拍摄左图时,我最终使用了F4,1/64秒,ISO100,-1EV的曝光组合,让红色更深沉。
背景的选择在拍摄红叶的特写或小景时十分重要,它几乎决定了你是否能够更迅速、更有效率地拍出好的照片!
如上错误例图,我们使用天空和远处的红叶作为背景,虽然有了距离远近和色彩上的层次感,但不及左图带来更为强烈的对比感冲击大。当我们选择背景时,不妨考虑用色彩和质感更深沉的元素,如墙壁、岩石等,它能帮你迅速突出主题;另外,两者质感上的对比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几种方法搞定地面落叶
1.加入人的元素
拍摄地面落叶时,为打破一贯死板、枯燥,只有落叶的画面,可加入人的元素;如图,当两个人的脚入画后,简单的落叶满地顿时生动不少。
2.找到有趣的形状
落叶会因水流等原因堆积在某地,我们可以截取一个形状较完整的局部进行构图;如图,落叶在岸边聚集成了一个半圆形,有形状的画面能更有趣。
3.发现最异类的部分
落叶从远处看会成密密麻麻一片,很难呈现层次感;拍摄时不妨用这种相同性;你只需简单从这些排列中找到突破,如深色树干就能轻松点缀画面。
4.制造纵深感
制造层次的另一个方法是制造纵深感。如图,前景落叶距镜头较近,显得较稀松;距镜头越远,叶片越密集;其他如椅子等有线条的物体加入能更活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