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地觉照心念
个人日记
内在的念头此起彼伏,如果表达,它会以语言的方式展现,如果无须表达,它则以无声的方式在内心展现后消失。喜欢想像的人不断地沉浸于其中,不断地制造这种产物。当想像出自己所喜爱的事情时,伴之以高兴的情绪;如果想象出错误的结局,则负面的情绪出现。
任何时候,心念的声音总是充满大脑,从不间断,即使在熟睡中也有梦——思想的声音。一般而言,我们按照思想的指引去行为,它认为有意义的,我们则视为当然的意义;如果它在反对,我们则认为无意义。总之,人类生活在思想之中,这是一项事实。 修行者不必痛恨思想和念头,只要人的生活存在,它们就有存在的必要。观照时不要认为念头是不好的,希望它停止。其实,制造痛苦的是执着,而非念头本身。思想内容只是你以往经验在当下的一种展现,它承袭了人类几千年的集体文化,从这点上看来,一切思想的内容都是集体意识,不能归属于个人。 从这一点出发,禅修时放弃思想内容是必须的,不必计较它。从历史与整体上看,思想内容在内心的展现有其规律,而不受任何人的左右。所以,观照是指对它的整体形式进行觉察。当修行者能从念头的内容当中超脱出来时,会让观照更加清晰。如果执着心念的内容,观照就无法实施;即使进行观照,可能依然是在思维的范畴内。 不要驱除所谓杂念,对于观照者来说,所有的念头都是一样的。在观照中没有取舍,没有驱除与控制,观照是完全放松的照看,如果你只是看,你会比较轻松,但这一点较难做到,需要训练。因为长期的习惯导致了人必须在心念的内容中进行取舍。 取舍导致紧张,在驱除与保护之间进行取舍,这样的观照就沒有效果。所以禅修时必须放弃取舍,放弃控制,只是观照——这比较难于做到,要通过体会与练习,逐渐地发展心的这种能力。当能做到观照时,修行就轻松了,于是你可能也会乐于观照。 观照是活生生的,是当下的一件清晰的事,这需要宁静的心态。观照的本质是,不论发生什么,就让它发生。你并没有期望心理上走向哪里,让它自己走,如此则更容易看到心的本来面目。 如果你要履行什么职责,要让它如何,观照的心就陷入了制造,这是怪圈。你在不断地制造心理,你的心理重点在制造。这会导致不能观察,即使在制造的同时想进行观察,那也为纯正的观察制造了困难,而这种难度在完全没有明白身心实相的人那里,会导致混乱。 为了要观察心念,禅修者必须保持冷静,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看待它。最好把参与的心理冻结起来,不要允许把任何心理付诸行为,这本身需要清醒与训练。当你要参与时,你要知道,那样就不能纯粹地观照。最好把能量放在观照上,如此将会增加观照的强度与清晰度。把以前用于外在的心理能量,让它回归,用在观照自身。 如果让心理自由地流动,那么,心念的本质更容易表面化,它容易浮现在表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保持平等心的缘故。平等心不是冷漠,它只是让所观照的对象自由,给它自由,以便观察。如果你要驾驭对象,你就无法观察。 观察意味着双方的自由,观察者是自由的,被观察的也是自由的,这样就有了真正的面对面——观察就开始了。如果要控制对方,双方就都不会是本来的面目,观察与了解就无法进行。这就象人们都以假面具来接触的时候,都是无法了解对方的。 心念的矛盾可能生起,观察者要允许它们,允许任何自发性的矛盾产生,而你只是看着矛盾——不要想去解决。如果脆弱进来了,你也只是看着,不要想把它改正过来。你可能认为脆弱是不好的,认为禅修者是有智慧的,不需要脆弱,于是你可能会反感它。只要还在取舍,你就没有观照,只要进行真正的观照,你就不会取舍。 爱好与排斥必须休息下来,禅修中不需要它们。修行者要放开一切,让思想自己进行,不要管它是什么,不要制造什么,如此纯正的观照才能实现。这是一项能力,需要训练才能获得。只是知道这些,可能你还无法做到,所以禅修需要练习。 总之,放松心理,不去控制,也不以世间的标准去衡量,如果做到这一点,心就会进入另一种纯净的时空——也有人把它描述为时空的停止或消失。无须担心,当放下控制,也许你会担心这是否会产生混乱,是否会完全失去控制,其实不会。让一切自由的时候,心也是自由的,在自由中不会有混乱,反而是秩序井然,并伴有清晰的观察,这时的观照是完全不费力的。 让心理流动,你只是轻松地看,如果有错误,没关系;如果某件事很难办,知道就可以了。这些都只是在内心进行。观察心念是在个体的内在进行,你无须惧怕什么不好的结果。在内在进行的修习,不但不需要控制个体思想,也无须控制其他外在的人或物——内在的工作与外在没有关系,所以不会导致不良后果。 禅修就是看(观照),就是这么简单。只是看是轻松的事,控制才是费力而痛苦的。但生命的习惯是控制,是干涉,禅修让心休息下来,从根本上休息。你可能认为不控制就无事可做,现在,禅修是回归当下,让心止于一处,你只有“看”这一件事。从出生以来,也许从未“看”一眼真正的心,只是一直在它的指使下工作,现在,放下这一切,从不间断的劳作中解脱出来。而当心真正地休息下来,观察就开始了。 在头脑之中、与头脑认同,就是不觉知。认为“我就是头脑”,就是不觉知。 去了解头脑只是像身体一样的机械结构、去了解头脑是分离的……。夜晚会来临、早晨会来临:你不会与夜晚认同。你不会说:“我是夜晚。”你不会说:“我是早晨。”夜晚会来临、早晨会来临,白天会来临,然后夜晚又会再来临;轮子继续在转动著,但是你仍然保持警觉,你知道你不是这些东西。而对于头脑也是一样。 愤怒会来临,但是你忘记了,你变成了愤怒。贪婪会来临,你忘记了,你变成了贪婪。憎恨会来临,你忘记了,你变成了憎恨。这就是不觉知。 觉知就是看著头脑充满了贪婪、充满了愤怒、充满了憎恨与肉欲,但是你只是一个观看者。于是你就可以看到贪婪出现,变成了一片广大的乌云,然后又消散不见,而你还是不受碰触。它能够停留多久呢?你的愤怒是暂时的、你的贪婪是暂时的、你的肉欲是暂时的。只要稍微看一下,然后你就会很惊讶:它会来,而它也会走。而你仍然是不受影响的、冷静的、平静的。 那么不论什么东西进入了你的头脑,你都只是一个观照:“这也会过去。”那种观照就是觉知,但是我们会认同。我们变成了贪婪、我们变成了愤怒、我们变成了肉欲。不论什么东西来到我们的意识前面,我们都会认同它。头脑只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世界上的云、它反映了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某人侮辱你,然后就有愤怒,它是一种反映。美女经过,然后它反映,那是肉欲。而你马上会认同它。 保持一点距离……慢慢的你会发现距离正在变大。有一天头脑会变得如此的遥远,它完全不会影响你。 这就是回到家、这就是佛性。这就是生命中无法被用尽的法则。如果你可以成为一个观照,你就能够经历一场很大的转变:你会了解你真正的自己。 要成为静心的、要成为祈祷的。要记住这两句经文:“这也会过去。”那会帮助你静心。以及第二句经文:“该发生的自然会发生。”那将帮助你成为祈祷的。而当静心与祈祷会合时,你就站在意识有可能攀上的最高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