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
路有拾遗
今年冬天尽管一直没有下雪,但天气却异常寒冷。平日小区院子里除了几个上下班的身影来去匆匆,其他人仿佛冬眠了似的,大都宅在家里绝少出门。前两日楼下多了一些攒动的人影,其间有几个身着素白孝服的人进进出出。后来,就多了一个灵棚和几幅洁白肃穆的挽幛。看来,谁家有老人去世了。大概昨天出殡,来祭奠的亲友不多,鼓乐时有时无地吹了大半天,都是些哀伤的曲子,嘹亮却摧心的唢呐声,被寒风裹挟着更觉凄凉、哀伤。
上午我下楼去买菜,听到邻里的两位老人幽幽地说:“唉,老王头是苦命人哪,走了好,少遭罪!”我一惊,忙凑过去问:“老王殁了?402的老王?”他们抬头白了我一眼,“是地下室的老王!”说完,各自走散,留下我怔在那里。
等我回过神来,意识到小区里刚去世的是住在楼下储物间的老王,就不由自主地钻到楼下。老王所住的储藏室里,低矮昏暗的屋子,门半敞着,里面乱七八糟,夹杂着那种特有的旱烟和烟火味儿,还有一股淡淡的腐味。
老王的确走了,我茫然地退了出来。
认识老王有三四年了。第一次见面也是在这储物间里,那时我们刚搬进来。有次刚进楼道,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旱烟味儿,混合着饭菜糊了的味道。我循味找去,原来是从储物间飘出来的。那是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是每套楼房附带用以储放杂物的,狭小昏暗,连放辆自行车进去都得小心翼翼、费尽周折。一尺见方的窗户,射不进多少光线,白天都得开灯。我向一间亮着灯的房间探头进去,看见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头正在昏黄的灯光下吃饭,还不时吧嗒着一管旱烟。他看见我,讪讪地笑着,招呼我进去。我便以看房子为由走了进去。这屋子里杂七杂八什么都有,都是些陈旧的家什,但归置得倒也整齐。一张一米宽的木板床上也堆了一半的杂物。一个电炉子上放着一小口黑锅,正熬着稀饭。屋子空间狭小,再加上光线不足,让人有一种压抑窒息的感觉。老人很随和,也很热心,我们聊了半天。原来他姓王,六十岁了,他家在402,住我们楼下。他一脸的歉意,说烟味儿太浓了。他说自己烟瘾太大,一辈子的老毛病改不了了,媳妇儿受不了,他就住储物间了。我说这怎么能住人,夏天闷热不通风,冬天又冷又黑。他呵呵一笑,说老伴去世了,就他一个老头子,住这儿挺好的,至少每天能看见孩子们。
从老王“家”出来,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后来,我和老王逐渐熟悉了起来。他时常穿着与自己瘦削的身形不大相称的外套,宽大,洗得泛白,一看就是从工地上淘汰下来的旧工作服。他走路时习惯性地把两只手挽在后面,佝偻着腰身,大口袋里装着那支旱烟管一晃一晃的,脸上带着乡下人的谦卑与拘谨。上下楼或在院子里碰见了,我跟他打招呼,他显然很高兴,帮我往楼上提东西是常有的事。他的热情总是让人无法拒绝。孩子的自行车或滑板车坏了,他笑着摸一下孩子的头,说:“交给王爷爷,保证完成任务!”然后推过去,拿出他屋子里的工具箱,慢慢蹲下来,熟练地开拆、修理。片刻功夫就会搞定。他说早些年他在老家的街道上摆地摊修理自行车,只是后来周围骑车的人不多了,于是只能收摊。慢慢的,院子里谁家的自行车坏了就推来找老王,他总是乐呵呵地接手,麻利地修好,分文不取。一声声“谢谢”已经让他心满意足,忙不迭地摆着手。
相处久了,大伙儿看老王为人实诚、憨厚,而且乐于助人,有人帮他在小区物管站找了一份做清洁的活计,他感激地不得了。每天早早起来就开始打扫楼道和院子、给花草浇水,嘴里还哼哼唧唧唱上几句大秦腔。老王虽然驼背,但干活干脆利落,也从不应付差事。大家习惯了他的好脾气,感受到他朴素、善良的情怀,也不把他当外人。谁家着急出去就把小孩托给老王照看一阵,上下搬东西,老王碰见了一准过去帮忙。谁买了吃的拎回来也不忘给老王分一些。他起初有些生分,推脱着不肯接受,慢慢拗不过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有次一位大爷开玩笑问起老王,“老哥啊,你把家里老屋卖了给儿子买楼房,你就不怕人家不要你吗?”老王也不恼,说:“咱庄稼人一个,有手有腿的,也不拖累娃娃。”自此,我才知道老王来城里,住在储物间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老王是个闲不住的人。垃圾桶里的废纸、纸箱之类,他觉得可惜了,就把它们翻捡出来,用脚踩平,一捆捆扎起来,背回楼道的角落里,收集多了就拿去废品收购站卖了,补贴家用。邻居见老王收废品了,就把酒瓶、纸箱留在门口,这样他就不用去垃圾仓捡了。可他见了面还是忙不迭地道谢。自从有了老王,我们小区和楼道的卫生大有改观,就连孩子们喜欢摸的楼梯扶手都被他擦拭的锃亮。孩子们见了亲切地管他叫“王爷爷”,他乐得满是皱纹的脸上开了花。
后来,老王的孙子上幼儿园了,儿子、媳妇都忙,他就负责接送。一天早上,我下楼时看见老王站在楼下的门口,不敲门,只是等着。我问他为什么不进去,他说孩子们辛苦,多睡会儿,他等等就是。大家也常见老王在闲暇时漂洗了抹布为儿子擦车,就开玩笑说:“老王啊,瞧人家一天风风光光地出出进进,让儿子也带你出去兜兜风。”老王不好意思地笑笑,“只要孩子们平安、快乐就好,我一把老骨头了,不喜欢坐车的。”大家嘴里不说什么,叹口气走开了。
今年刚一入冬就有寒流不断袭来,感觉有些日子没见到老王了。一天路过储物间,我顺路进去看了看。屋子里没开灯,黑乎乎的,一股冷气扑面而来。我喊了一声“王叔”,半天传来一声勉强的回应。我摸索着打开墙上的灯,只见屋子里没有往常那么整齐,锅碗和杂物乱七八糟地堆放着,老王闷声不响地窝在被子里,我凑过去一看,他显然憔悴了许多,脸色很难看。一问才知道他病了,多年的糖尿病又犯了,只是这次比较严重。我说得让儿子送去医院瞧瞧,有病就得治!他有气无力地摇摇头,沙哑着说:“老毛病了,花了孩子们不少冤枉钱,药都有哩!”我知道他倔强,也不好再说什么,就帮他打扫了卫生,烧了开水,嘱咐他按时吃药。
老王病了,大家听说后也抽空过来看他、陪他,给他带些吃的。毕竟,在这个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时代,像老王这样的人不多见了。
天气越来越冷,除了忙着上下班,我就很少出门了,也没有再见老王。
……
此时,站在老王生前蜗居的储物间,一股冷风袭来,我不禁打了个寒噤。老王,他终于离开了那间窄小昏暗的储物间,安然地躺在了人类赖以繁衍生息的大地上,可我的心,却似乎被关进那间小屋,再也出不来……
文章评论
婕妤(禁言)
有些人物,老王这样的命运,令人嘘嘘
秋雨濛濛
‘在这个冰冷的钢筋水泥时代,老王这样的人已是罕见‘!相信老王定会脱离六道之苦,早升极乐!
灯火阑珊
人老珠黄不值钱。可往往这些“不值钱”的老人却在为着儿女,子孙们默默地操劳着而为之付出着自己的力量。可为人子女的往往不知足,不懂得珍惜这一切······
马踏飞燕
羔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扑之情!都说人类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其实不然!唉,在这个经济飞速的时代,可怜天下父母心!
海岸
读完,心里很不是滋味。对于这样子女,不知如何作评。
雪狼
就他儿子也叫人类!
般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根基是传统文化,核心是仁爱、慈孝,现在丢掉了。所以根子是教育出了问题。
六月栀子·拒聊
中国的父母多半如此吧,除了哀叹,不由深思,又一次想到人性与命运的话题....叹...
小小
怎么说了,只是无语!好文章不用修改!
拖着ID到处跑
在我们的父辈中,象老王这样只管付出、不计回报的老人不少,但真正能关注他们的人也不多。为骆驼点赞,与文字无关。点赞,与y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对于这样一个苦命的老人,我们祈求他一路走好吧!别为那儿子生气,老王的今日就是他的明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竹影摇窗
一个人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还能指望他爱谁?他在做儿子在看,他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儿子。他父亲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
骆驼刺
文章选材极富时代精神,细节描写传神,语言极细腻,感情真挚,读来颇感共鸣。 但作为叙事类作品,贵在彰显东方含蓄之美,故须特别注意把握两点:一是不能直白地表达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叙述愈是客观,愈能使读者体会到感情的浓烈和深刻;二是人物性格应该通过典型事例揭示出来,无需用“勤快”一类概括性的词语。 白鹭立雪(指导)
大浪淘沙
初次阅读《老王》是在三天前,谦虚的说写不下去了,让我看看(估计是陷入自己创建的悲凉氛围情难自已了)。文未读完,心情就沉重起来了,或许是因为这个老人的事情在去你们家的时候你和荣荣说过,也指过那间低矮阴暗的地下室,说那里住着一个老人……当时就有点揪心的感觉,因为这的确有强烈的反差,虽然生活里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在随时发生,早就有点见惯不惯了!要不是和竹影摇窗的对话,还真就当成那个繁华水城里的老王真的走了。难得骆驼刺用悲天悯人的情怀书写了一个故事,刺痛了所有善良的心,有良知的心——文字之下的东西愿所有人都感悟得到,用心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和心情,用行动做好自己人之为人的事!那么,骆驼刺的《老王》和杨绛先生的《老王》就可以媲美了!
草青青
我又想起了杨绛笔下的老王,不同的年代,同样的命运。如果说这是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悲哀,那我们呢?又何尝不是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