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御尚品 美玉灿烂
精品收藏
中国玉石文化: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
中国玉作为中华民族的先民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在这个漫长的筛选过程中,“昆山之玉”也就是“和田玉”成为公认的“宝玉”、“真玉”。
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石”。它象一颗明珠,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重要象征之一。
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李约瑟)。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诠释和田玉并赋予“德”的内涵,于是,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说广泛传播,并被全社会所接受,成为我国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
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同时,又将玉与君子结缘,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玉意识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建树,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中国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许多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中国玉文化的辉煌不亚于伟大的长城和秦代兵马俑的奇迹。玉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
中国玉器的发源:
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从出土玉器考证,公元前四五千年前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黄河时代距今8000-4000年之间,此后玉器与钢器并用了约1000年,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在此后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更产生了许许多多和玉紧密关联的神话和传说,这都表明在古时候人们的思维想象当中,一块美玉,它对天地四方、对列祖列宗、对电闪雷鸣、对万物生灵都有说不尽的联系和影响力量,这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飞跃。
一块玉、一件件小小的饰物、一点最原始的审美意识和一种最早的信念和虔诚,都不断地被赋于了新的含义,发生着新的作用,并终于孕育了中国特有的玉文化。
玉促进文明社会
玉促进了文明社会的产生,从而为国家产生打下了基础:历史知识告诉我们,在国家形成之前,首先是文明社会的产生。
典型的有《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此字为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挈(洁)之方也。”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鸿门宴》、《弄玉吹箫》、《女娲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贾宝玉、林黛玉,还有多少年读不厌一部感人至深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玩石美玉里了,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
中国人尊玉、贵玉、重玉、爱玉、用玉、佩玉、玩玉,至少七千年来不绝于史。玉非美食,非华服,非良药,非利器,仍以珍爱如此?何以重如此?有说玉乃天雷生就,乃崇山之精液;有说玉能镇邪,能避鬼凶;有说玉温润光洁,可修德养性;有说玉光剑气,吉祥之辉,悦耳之声,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其奥秘非言语所能穷。哦,真不知是玉有此神奇而被人发现利用?还是人附与了玉这等的灵性神奇?当然,玉本身也非寻常物。其质、其色、其纹、其泽,加之匠心依材治器,诚可谓天然自成图画,无声有韵音乐,一掌中可把握天发灵慧,不言之物却令人心动心幻美意顿生。世人重玉不妄,玉有奇特,玉是值得珍爱。
世界上不独中国人爱玉,古代欧洲人,美洲人也迷信玉,认为佩玉可辟邪,还可治愈肾病。但爱玉用玉的日本人、新西兰毛利族人、印第安人、阿拉伯人、西伯利亚人,谁都没象中国人这般建构了丰繁博大的玉文化,中国的玉器在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礼仪的、道德的、艺术的等等活动中,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今天的华人依然重玉佩玉爱玉玩玉欲罢不止,是否也因好玉者如鱼在水冷暖自知,颇有一点得玉忘言的入禅境界?看来玉中蕴含了中国人的理念、心性、气质与想象,林林总总的玉器展示了东方古国独特的文化符号与话语。要今天的中国人不爱玉,是挺难的。
有形与无形,高贵与世俗,财富与审美,理性与迷信,自然物与生命人,在玉上水火交融,在玉上浑然一体,在玉上绽放精神,在玉上放大了智慧,在玉上碾展出七千年的年轮!玉这棵生长在中国的文化大树,老枝凝重,新枝萌绿,即便是进入了后现代或后后现代,克隆羊克隆人克隆各样类形态的文化,大自然造就了每一块玉,却都是唯一性的一次性的不重复的,难以克隆的。玉,使人之为人的内容多了一点份量,多了一点神秘,多了一点密码,多了一点稳定性。
玉之美妙神异,不可解、不可知、不可说,使这个世界多了点滋味,多了一点色彩,多了一点迷幻,多了一点警示。玉成了文化,也成就了自己。
玉有五德、11德之说: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仁、义、志、勇、洁!君子比德于玉,余俱为石矣!
仁——“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说明玉 给人带来恩泽,具有仁爱之心, 生性温和。是以,经常佩带会给人一种非常平和的心态! 这一点到现在竟然找到了科学的根据,有人曾经做过放射性鉴定,玉的放射值跟人是同样的。这些是其他矿物质不能比的,拿理石来说,就算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标准 对人体都是有害无利的!所以说佩带玉的人自己感觉不到,但是就像是有个具有仁爱之心,生性温和的人时刻陪在你的左右,感染着你。玉不离身,人不离玉!
义——“理之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 从外表看就能看到玉的里面,是否有杂质,是玉的忠义!画龙画虎难话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能做到五德之二 实在是难得!
智——“其声舒畅,专以远闻,志者方也” 敲击玉石,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并且能传达到很远的地方,说明玉是有智慧的,并且善于传达给周围的人。志在四方!
勇——“不挠而折,勇之方也” 不屈不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代表着玉有超人的勇气!
洁——“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当玉断裂的时候边缘会有很锋利的断口,但是我们用手来触摸的时候并不会伤害到我们, 这点与其他任何物质都不同,表明了玉洁身自好。就算是你把我摔破了我也不会伤害到你。
君子比玉于德,君子以玉喻品德.其中五德.大体指,仁.义.礼.乐.忠.后有九德之说,大概是.仁.义.礼,乐.忠之外,又加了.德.信.智.道.后又有.天.地.等.十多种.
<<康熙字典>>里又有,五德之说.为:仁,义.智.勇.洁.一说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另有说,君王无德,不可陪葬玉器。
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对玉的评价是至高无上的,认为玉有玉德,人只有具备了玉的这些高尚品德才能成为君子,实现人的最高境界。所以玉的一个定义除了是“石之美者”,还应具玉的德。古人关于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的种种论述,更将玉石的人文内涵提高到了一种神圣的地步。在诸多宝玉石品种之中,可以说是一个极为突出的“中国特色”。
春秋齐国国相管仲曰玉有“九德”: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智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藏华光泽并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声清团彻远,纯而不杀,辞也。
孔子曰玉有“十德”: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不贵者,道也。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教文化为主体演绎发展而形成。自古以来,儒人们便遵守“君子比德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君子必佩玉”等传统观念。
许慎撰文、段玉裁注的《说文解字》中,“玉”原为“王”。在封建帝制出现后,帝王的“王”与“玉”为同形字,为了区别开来,便在玉的“王”字旁加点作“玉”。由此看来,玉字的演化,是封建文化的体现。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洁白、美好、善良、高雅、华贵的象征。含玉的词多为褒义词,如赞美女人的词有玉女、玉人、玉容等;称赞住处的有玉府、玉堂、玉房、玉楼等;对月亮的雅称有玉兔、玉宫、玉蟾等;对衣食的赞词有:玉衣、玉帛、玉冠、玉食、玉实等;称人之情操高雅为“冰清玉洁”;称人之坚守美德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那么什么是玉的“五德”呢?答曰:“仁”、“义”、“智”、“勇”、“洁”。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
其声舒扬,博以远闻,智之方也。
不挠而折,勇之方也。
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早期“君子以玉喻九德”之说,大概是在五德“仁、义、礼、乐、忠”之外,又加了“德”、“信”、“智”、“道”,后加“天”、“地”等十多种说法。
之后,《康熙字典》里就有了“仁”、“义”、“智”、“勇”、“洁”五德之说。“玉,石之美,有五德者”,也就是说漂亮的岩石,具有玉的五德,都可以称为玉。
那玉的“五德”是什么意思呢?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
“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来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
“其声舒扬,博以远闻,智之方也”——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的人;
“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
“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
与坚持梦想者同行
与坚持信念者同行
与相信者同行
感谢这一分钟的陪伴
把这份美丽和爱传出去,和更多人一起,每天为自己种下一个愿望,让我们共同努力,把生活变的更美好。
转发随喜,让更多人因为你而更健康、更美丽、更幸福。
文章评论
茉莉清香
祝姐姐端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