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内在知觉与生命体经脉运行的关系

个人日记

从传统的养生方法和理论上,人们为了达到长寿和健康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以锻炼机体经脉和气血的顺畅行为为主要的方法和手段。所采用的方式也不外乎动与静两种主要的锻炼方式。“动”是指生命体体能运动方面的锻炼方式;而“静”则是指以生命的自我意识去导引自身的经脉气血按照某种方式有规律地运行的锻炼方法。但在这一方面,尚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澄清和解决;否则,以意识导引自身经脉和气血运行的锻炼行为不仅无效,反而容易造成危害;某些情况下,甚至更易被某类异端邪说或泛江湖化的欺骗伎俩所乘和所弊;从而走向与自身初衷愿望相反的歧途。因此,有修炼和养生愿望之人,若想做到以意识去有效地导引生命体本身的经脉和气血的运行,就必需先在思想和理论上明确和清楚意识本身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和概念;意识和生命体本身是怎样一种关系?意识是否能够有效地导引生命体的经脉和气血的运行等等。更进一步讲,即使意识可以参与并能有效地影响生命体经脉和气血的运行,但是生命体自然地衰老过程和生理行为的变化,意识又是否能够控制并且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呢?这些基本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在自己的思想上解决和明确,那么,我们以意识去导引生命体经脉气血运行的行为和努力,显然就是没有什么现实的和实质的意义!
首先就让我们把意识追溯到最原始的生命的产生,来看一看意识在生命最初的产生以及在生命进化过程中所起到的是怎样的作用。毫无疑问,最原始,最简单的生命,从其自然地产生就是具有最原始,最简单的意识的;即使是那种意识简单到仅仅是最初的刺激感应性。但在生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演化和发展的进程中,生命的意识也相应地受自然环境及客观条件地影响,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和遗传性质的信息化记忆,最终成功地进化到具有高智能能力的“人”的生命体。应该说,生命的成功,如果没有“意识”这种内在的载体的主动参与和事实地控制;是不会有“人”这样的生命体的成功的。但是生命成功以后,我们的生命形式却成为了另外一种非常态的形式;这就是我们的生命体本身的意识和遗传信息及其相应的控制能力必须处于潜在的主导形式和地位,而不能直接取代生命生存过程所必需形成的一种“外在”形式的自我意识和思维-----也就是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思想形态。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人的自我生存意识与生命体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以人的生命生存过程而言,生命应该是从母体内的基因组合完成开始的;其后经过母体内的孕育,成长过程,到脱离母体降生到这样外部自然环境和诸条件的世界里,生命体的一切生理成长和变化都是由其本身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所形成并被遗传记忆着的生命内在遗传信息及其控制能力所控制着。而这种生命本身的遗传信息记忆及其控制能力,控制方式都是由生命本身的内在知觉意识去完成的。 但这种生命本身的内在知觉意识及其按生命遗传信息记忆的自动控制能力与我们每个人生命个体的自我生存意识和思维系统之间相悖却并行存在。一般情况下互不介入,互不干涉;生命完全是按照其自身的生命信息意识去控制着我们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衰老和最终的生命机体机能的衰竭-----死亡的。从这一角度上看,生命的完整过程里,我们个性的自我意识对自身的生命机能是不掌握主动控制能力的以及相应的主动性的。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以个性的自我生存意识去导引生命体经脉气血运行的方法和努力,是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的。因为即使可以做到这一点,也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生命体机能的耗散,衰老和衰亡的。但是,即使如此,在我们的生命过程里,还是存在着一条途径可以允许我们进一步地认识和掌握生命本身的主动性的。那就是必需从我们个性的自我生存意识与生命内在的知觉意识的差别和非一致性上切入,使两者在根本上达到协调和一致,就可以进一步去掌握我们生命的主动性了。
我们知道,生命个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思想形态都是在外部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下所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并且不断地趋于丰富和完善的。但这种个性的自我意识和思维伴随着生命的成长过程,越是趋于完善和强化,与生命本身的那种内在的知觉意识及其控制能力之间就越是相背离;从这一点上讲,此两者间虽是共存并行但却是相悖的关系。因此,我们不难明确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以生存过程的个性自我意识直接用于参与和引导生命体经脉和气血运行的行为,显然是一种无效的行为。退一步讲,这样的自我意识对生命体即使可以起到某些影响或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而更多情况下,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与影响;比如很多修炼者出现的炼偏了的现象就是这样造成的。而通常情况下,生命体本身的经脉和气血的循环本身就是通畅的;否则生命体的一切正常的生理活动和行为又如何能正常地进行?而我们所要重点思考和探讨的是怎样使我们的自我意识有效地介入和参与到生命体本身的内在知觉意识及其控制能力方面的问题。
毫无疑问,生命体从母体内的基因组合开始,经历孕育的完整过程,到脱离母体出生之前;其自身在母体内是有着与母体的天然联系及按自然进化程序所形成的生命的内在知觉和意识的。而这种内在的信息联系与宇宙自然界及生命原始地产生和进化过程都是有着潜在而天然的联系的。生命本身也正是以此遗传信息为基础控制着生命体本身的一切生理成长和活动变化。而我们在生命个体脱离母体后所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思维,是在外部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基础上所形成和建立起来并不断得以丰富和强化的。而这样个性的自我意识和思维主要注重的是生命生存过程中的外在知觉,反应和意识,并逐步上升至一种认识上的理性。更多情况下,每个人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思维更侧重于社会心理及其属性;从而在基本上舍弃和背离了生命事实上存在着的第四种属性-----自然属性。而只有生命的自然属性才更接近于生命的本性。因此,我们为了实现最终掌握和控制生命自身的主动性,就必需要了解,认识和掌握生命个性的自我生存意识和思维与生命本身的内在知觉意识及其自动控制能力之间的差别和相悖性,才能找到并掌握使两者达到协调和一致的方法;进而参与并主动控制生命生存过程的生理活动和变化;最终去实现生命的自主和可控性。
【中庸】有云:尽己之性,可以尽人之性;尽人之性可以尽物之性;尽物之性可以参天地;赞天地之化育!这样的思想和主张非常明确地为我们阐明了掌握生命和万物的主动性的方法和途径。生命和万物的极点都是自然本性的虚无性;因此,我们自身的生存意识可以走过生命的所有过程再重新从原点开始。虽然生命生存过程中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思维系统是生命生存过程所必需形成和建立的;但意识重新回归生命本身的内在知觉和意识,也是我们主动掌握和控制生命自身的唯一途径和方法。除此之外,生命本质上不存在其它模式的主动性。从这个层面上讲,这也是生命本身所潜在的某种自然的逻辑和无限智慧。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人类才不难从本质上解决自身所面临的有关生命的一些基本的问题。
 
 
                                                                        毛羽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