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有痕——那远去的一簸箕粽子……
情感天地
——那远去的一簸箕粽子……
人生路上,不管我们经历了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也不管我们如何的受尽冷落与伤痛,但总有那么一两个人令我们终生难忘,总有那么一两个瞬间让我们温暖如春,一个小小的举手之劳会让我们受益一生,感动不已!
——题记
每当粽子飘香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年那月那远去的一簸箕粽子……
那是1971年的端午时节,我回西安探亲,得知二妹已经工作一年多了,户口还在周至县九裕公社延生观大队,我父母忧心忡忡地对我说,二妹的单位催了好多次了,让把她的户口赶快迁过来……。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从小就有着帮助父母承担照顾弟弟妹妹的义务,爸爸妈妈要上班,里里外外的家务活基本上都压在了我的肩上,也算一个二当家的吧。听说此事,我义不容辞地把给二妹从农村迁户口的事大包大揽下来。

说话就走。一大早,我背着挎包一个人去西安大南门外的长途汽车站坐上了开往西线——陕西省周至县的长途客车。 离西安市西30里开外的地方 ,有一个叫三桥的三叉路口,是西安通往西北、西南等地的交通要道。印象最深的是路边那些一排排翠绿的垂柳,和坐落在这三岔路口柳树荫下的一座简陋的乡间茶馆。茶馆的门口摆着三张陈旧的八仙桌和几条宽宽的长凳子,南来北往的人们,走到这里,都要停下脚来,坐下来喝喝茶、说说话、小憩片刻。那随风摆动的柳条,那谈天说地的茶客,那几间茅草屋似得茶馆……一切都是那样的古老、厚重,使我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好像看到了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在这三岔路口的茶馆里羁愁别恨、依依不舍、举杯相送即将远行的亲朋好友……。

那是1971年的端午时节,我回西安探亲,得知二妹已经工作一年多了,户口还在周至县九裕公社延生观大队,我父母忧心忡忡地对我说,二妹的单位催了好多次了,让把她的户口赶快迁过来……。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从小就有着帮助父母承担照顾弟弟妹妹的义务,爸爸妈妈要上班,里里外外的家务活基本上都压在了我的肩上,也算一个二当家的吧。听说此事,我义不容辞地把给二妹从农村迁户口的事大包大揽下来。
晌午11点多,我在终南镇车站下了车,在汽车站附近的一个小饭店花了11分钱,二粮票买了一大碗凉皮,心里想,先吃饱了再赶路,因为这里距离我妹妹插队的地方还有30多里地。那时候,乡下交通闭塞,通往十里八乡都是疙疙瘩瘩的土路,全靠步行,进城出远门,方圆几十里地的人们都要跑到终南镇去搭乘长途客车。举目望去,除了零零星星分布着的几个小村庄外,都是一望无际的庄稼地。
到公社已经3点多了,见到公社书记,说明了来意,公社书记回答说,知青返城迁户口得有县知青办的标准才行。我只好无功而返。
我垂头丧气地回走在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上,酷热的太阳照射我单薄的身躯,口干舌燥,嗓子眼都冒火……过了那个大河滩,我突然发现前方有一个打麦场,几个农民拿着木锨,全神贯注地迎着风、杨着麦……,不远处放着一个水桶,桶把上挂着一个葫芦瓢,我三步二步地跨到水桶跟前,蹲下身,拿起水瓢,一口气喝完了三大瓢水,哎呦,那个水真叫甜啊,直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
可能太累的缘故吧,我睡得很实,一觉睡到天明。等我睁开双眼的时候,燕子姐已经下夜班回到宿舍里,正坐在椅子上看书,听见我醒了,她起身掀开蚊帐,站在床前笑眯眯地对我说道:“你可醒了,你没事吧?我都担心死了,你昨天晚上吃了那么多粽子,糯米不好消化……。”我起床后,洗漱完毕,吃完燕子大姐给我端来的早饭后,就准备回西安,临走时,燕子大姐说,我也没有什么给你家拿的,这些粽子都是老乡们送的,我也吃不了,你把它都带回西安吧,让你的弟弟妹妹们吃吧。
多少年来,我一直把燕子姐扶危救困,乐善好施的精神视为自己人生的宗旨,只要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们, 我都会义不容辞、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们,以前如此,今后也是如此,把燕子姐的这种善心、正能量传递给社会,也祝愿天下所有的好心人一生平安!
后记:随后我二次奔赴周至县,去县知青办办理给我妹妹迁户口事宜。知青办的主任是一个30多岁的女同志,第一次她不等我把话说完,就一回绝了我……。第二次我又来周至县知青办找她,她依旧不依不饶、待理不理的不答应。我又找了周至县委几个有关领导,然而,这几个领导互相推诿。情急之下,我只好去找周至县县委支左的军代表解决此事。
正值午休,我在军代表宿舍门口整整等了二个多小时……军代表是一位年轻的空军干部,伟岸高大、棱角分明、一脸正气。听了我的阐述,很是同情,他二话不说,就带着我直奔县知青办,刚好那个难缠的女主任不在,只有一个40岁左右胖胖的男同志上班,军代表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情况,并提出他自己的建议,那个知青办的同志听完后,沉思了几秒钟,就拿起电话,给九裕公社的书记打了个电话,我听他说到,人都走了快一年了,还压着娃的户口干什么呀?给迁了算皮子了(当地的方言)在军代表的帮助下,我像怀揣着圣旨似得县知青办开的准迁证明信,一刻也不敢多耽误,迅速赶往我妹妹插队的地方——九裕公社延生观大队。
走到延生观大队坡下边的时候,我没有忘记,拐了个弯,到附近的楼观镇给乡亲们买了一些糖果点心之类的礼品。到大队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计划第二天一大早再进山到公社迁户口。趁此机会,我去拜访大队支书,以示告别。乡亲们闻讯赶来,(他们知道,户口一迁走,意味着一辈子都不会再见面了)一瞬间,黑压压的、挤满了一屋子,我呈上礼品,感谢延生观大队的乡亲们一年多来对我妹妹的关照……。
我盘着腿,坐在大队支书家里的炕头上,和乡亲们热烈、亲切地交谈着……。晚上大队将我安排到大队小学里住宿,说是学校,其实,只有三、四间简陋不堪、房顶上长满了荒草的破瓦房 ,两扇斑斑驳驳、掉漆的、椭圆形的、年代久远的黑色大门,整个院落寂静而荒凉,根本没有老师在这里居住。据说这里原是一座香火不断的娘娘庙,十里八村的老乡们都来庙里烧香磕头、抽签拜佛,后改造成为大队小学。躺在床上、看着没有吊顶的黑黜黜、阴森森的房梁,感觉神灵就在屋子里晃动……有些恐怖,但是,心里还是很舒畅的,我毕竟帮助家里完成了一件大事。也许,上苍眷顾我,看我连日奔波,不忍心打扰我吧,我居然这山野小庙改造成的小学校里,在神灵的怀抱里,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这可能是我有生以来睡得最香最甜最踏实的一个晚上……,那一年,我还不满21岁。
事后,我专程到终南镇医院,重重地谢了燕子姐,感谢她在我危难之际、留宿之恩。
文章评论
一缕幽香
纯真年代...[em]e179[/em] [em]e163[/em]
心潮逐浪
一篇从容清丽的随记,好感人啊!
大海拾贝
"祝好人一生平安!"感谢那个纯真的年代!如今那个纯真,重情谊的姑娘已成为受人尊敬的网友们的老师![em]e179[/em] 读您的文章,就是对灵魂的净化!美文百读不厌!
空谷幽兰
二十岁就替父母分担了这么多的责任有担当!佩服姐姐![em]e163[/em]
寒笑
[em]e163[/em] [em]e179[/em] [em]e183[/em]
冬天里的一把火
[em]e179[/em] [em]e163[/em]
托塔天王
动人的故事, 美好的回忆。 难忘的友情, 亲善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