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的心

个人日记

       

             二毛和媳妇翠英是回来接孩子明明的,二毛娘站在大门口目送儿子一家三口走远。这一回接孩子走和往常不一样,是接孩子去二毛单位的幼儿园上学。往常是接孩子去住上一两天过完礼拜天再送回家。摩托车发动了,二毛带着媳妇翠英和孩子走远了,二毛娘还站在大门口向远处的大街的尽头望着,一脸的惆怅。
              二毛娘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家大院,以前是二毛小两口在家住,以后二毛小两口添了孩子,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的人就有五口之多了。先是二毛媳妇扔下孩子去了二毛上班的单位去随军,二毛上班媳妇翠英便在附近种地。这后来便是二毛两口子来接孩子了。二毛娘绞尽脑汁的想,也没想出在家带孙子哪里做的不好,惹得媳妇翠英不问青红皂白把她炒下了岗,不用她带孩子了。
            二毛家 大门口的对过街的那一边,便是村里的幼儿园。二毛的孩子已上中班,一直是住在奶奶家上幼儿园很方便的。来接孩子是媳妇翠英的主意,二毛人老实由着媳妇的性子,二毛娘做婆婆的更是不敢多问,唯恐多了话小两口回家拌嘴。天底下的娘难做,更怕委屈了自己的儿男。这回诺大个院落只剩下老两口了,心烦意乱的二毛娘看到正在大门过道里还在抽烟的老头子来劲了。
          “都怪你,看孩子时只顾抽烟把明明耳朵烫起燎泡,我叫你抽,我叫你抽,"说着把二毛爹盛散烟叶的塑料袋拾起来扔出去好远。孙子走了,心里难受没出使气,看到老头子在抽烟可找到出气筒了。
          ”我不就是不小心只有那么一次看孩子失误吗?你合不着发这么大脾气嘛,说你你不服,早晚都走了。“二毛爹一边申诉一边话里有话对老婆子嗷嚎。
           是啊,俗话说”远了香尽了殃“,一个院子住着老少两家,虽然是一家人但三柱分家过日子了。就等同于是一个屋檐下住着两家了。年轻人过日子花钱大手大脚,做婆婆的看不惯。明里暗里的嘱咐儿子攥好自己的工资。后来被二毛媳妇翠英觉察到,婆媳之间的关系便出现了裂痕。二毛爹总是劝老婆子少管闲事,即使儿子媳妇吵闹权当没听见。可是做娘的沉不住气,又不会拐弯抹角的说事给媳妇争个情理。结果天长日久媳妇便和婆婆处不到一块,现实社会的通病啊。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不对劲的。等到孩子已离地会走了,边寻思着离开这过日子老人指手画脚的院落。二毛上班的单位有闲着的房屋,于是翠英去二毛单位考察了一番,催着二毛带点礼物找领导说了一下。很好,领导见了礼物什么都好说,二毛和媳妇翠英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又有了藏头之处。等到孩子上幼儿园了,翠英把孩子明明交给公婆,去二毛那里住着种地了,那边地价便宜。
         翠英其实家里也有地种,公婆帮衬着带着孩子挺好的,去二毛那里种地只是借口罢了,其实是在刻意的与公婆分开住而已。小明明在爷爷奶奶家上幼儿园,二毛两口子还来的勤些。这回翠英把孩子带走,估计一时半会是不回家看看翠英心里的两个”老东西“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果后来还真是这样,个把月不见二毛一家三口回来,老两口想孙子沉不住气了。二毛两口子不只是带走了自己的孩子,更是带走了两个老人的心。
         又一天的大路上,一个上了年纪的老汉骑着自行车,带着一大包孩子吃的水果糕点酸奶,逆着风向着二毛上班的地方艰难的前进着。

文章评论

落花依旧

[B][ft=#cc0000,4,]婆媳不和,不只是两代人有代沟,还有很多原因,也不能说是谁的错,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而已。其实现在时髦的做法就是分开过,十天半月聚聚会更加亲热。所谓的距离产生美,这是真理的。[/ft][/B]

悠然

[ft=,2,]懂得谅解,宽容,感恩,就不会有如此的一幕了。父母的今天,也是主人翁“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明天。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下一代,血浓于水,少一点计较,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恩,家就会温馨,其乐融融,天伦之乐就不会遥远、、、、、、[/ft]

潇湘妃子

现在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太多了,又有谁去真正关注空巢老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