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桫椤谷 乐哉,徙步人

驴行竹乡

 

八月离城,只为给自己疲惫的身心和紧张的工作添上一抹闲情逸致。犍为“寻山问水”有幸与眉山“熊出没环保户外俱乐部”、乐山“五三五结伴户外”相约同行徙步犍为县同兴桫椤沟。

830日上午8时犍为城南高速出口处,三群汇合,8辆车直奔同兴。进入洁净的政府院坝,等候已久的业余导游潘委员(党委宣传委员)挥动热情的双手,迎接大家。

 
 
图片
  
   稍作介绍,潘委员拿起手持进入“向导”角色,风景简介、难度系数、行程安排
……

一行40人,背上行囊。一声令下,扬起鲜红的“寻山问水”旗。先是润步的乡村水泥路,坡陡、路弯给人直下谷底的感觉。
 

图片


   硬化村道结束就是四川
100个最佳摄影点的蒙子口。腑看对面的马蹄湾犹如“天马落蹄”横亘湖心、又酷似一颗坠湖的翡翠,水柔相绕,山回水转。久雨而浊的黄色湖水,与翠绿山色相配是一幅艳丽的油画。一群男女争相“披巾指天”、“妖艳摆姿”,让“摄鬼”们独眼收揽万象。
 

图片


   沿泥沙小路直下桫椤湖边,湖面宽广。山溪奔流而下,聚入清澈见底的小水潭,溢出的溪水汇入湖水泾渭分明。轻踏间隔竖立的石墩,脚踩湖边细沙小道,穿越的竹林,享受幽雅、清朗、静谧的意景,深吸泥土芬芳和竹林的清香。余意未尽,到了与青龙峡口相伴的棺木沱。
 

图片
 
图片


   青龙峡谷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地貌,数十株直立撑着的巨伞的“活化石”桫椤树映入眼帘,茎直立,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高如楼,矮齐肩。峡口被身前身旁的两山相夹成谷,谷口宽约四十多米,不规则的山石杂乱无章的镶嵌溪谷中,溪水绕道而行流入湖中,湖边造有十多的台级,依岸而筑半月状码头。
 

图片

青龙峡,对于“旁门”所进的我们,就是一堆“乱石”挡道。宽窄平斜的乱石上留下了人们跳跃过的清晰迹痕。沟壑、桫椤、乱石、于水一体的景致,让眼前的人欢呼雀跃。轻摇的树、激动的水,引来激动的人群,寻石找位疾呼“摄鬼”。忙碌的摄影人家,或蹲或立,不不停变换姿势,人和景瞬间入镜,不知是景衬托了人,还是人为景添了趣。

图片

照相的时光将一行的40人自然分裂,先照的人也成行向前探景,后面的人还在“露笑摆姿”,我落尾至后。步入景区蜿蜒曲折的石板小道沿溪而上,过桥上阶,或左或右。青山绿褒,深幽探翠,沿途少不了,嫩绿、翠绿和老叶的枯黄于一体的桫椤。时有瀑布飞流击石,飞溅成千万朵水花形成不同线路的涓涓细流,像北斗那样曲折沿着穿空的石隙,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如鸣佩环的溪流声,汇集成溪流注入溪潭。
图片

   一行七八人,“三步一停、五步一摆”给了我慢观细品的机会。尝不尽的清澈山涧、瀑布及大小各异的溪潭;看不完的树木竞相吐翠,野花绽放争艳,使人置身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地……. 。从现实日常纷繁琐事中暂时摆脱出来,到这清澈山涧处小憩,可抚平烦乱的心境;走进山涧听溪水鸣琴,可净化浮躁的心理;倾听溪涧叮咚而鸣的天籁之音,可使你心静如水……
 

图片
 

图片
 
图片


    峡谷变宽广了,左右巨石环抱,曲径通幽,走进四周为竹的海洋,翠竹迷眼,清香入肺,美女们拿出纱巾,间披、间舞,仿佛演绎了一曲《霓裳羽衣曲》。
 

图片
   
    走出深竹小径,惊现一片金黄稻穗。一步之遥,才闻翠竹香,又见稻谷飘。低哼小唱《垄上行》“田里稻穗飘香,农夫忙收割,微笑在脸上闪烁
……蓝天多辽阔点缀白云几朵,青山不寂寞,有小河潺潺流过……" 

图片

  
    思绪飘飞未收。到达午餐地“双河口人家”。先遣队员和中间的“作战”队员在餐桌旁,早也不耐烦等我们这群“收尾”队员。

午餐和一阵休整后,潘委员拿起话筒发出了挺进号令。

龙潭谷,整个桫椤沟打造最为经典景观。石板路,因常年潮湿状态,青苔铺面一些溜滑。虽然行前潘委员作了提醒,沿路偶尔还是能听到“吃坐墩肉”的尖叫声和一片喝彩声,有惊无险。走进峡谷,沿途景色宜人,大小桫椤随处可见,小桥流水,斧劈刀削的山壁,暴露的树根如臂粗大,青树翠蔓,覆盖缠绕。
 

图片
 

图片

   左观右望,到了龙潭谷。瀑布长泻,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植物茂盛,郁郁葱葱。谷面呈半圆状,岩边二米高和展出一米长的岩沿,环线长约三百米,真如神话般的“龙息之地”!岩前两百多平方的水潭,仰望见山不露顶,几级四季“左右洗青壁”不停的瀑布,“挂流一百丈”飞溅下来,犹如白龙吸水,向潭谷里倾吐着浅蓝色的水花!“激回涧底散冰花”。水的清澈,使潭谷更显的得通透晶莹,呼声不断、赞口不绝,友友们不惜脚下泥泞,轻踏慢履,步入“飞瀑如玉帘”的环岩下享受老佛爷“垂帘听政”的感觉。溅湿嫦娥衣,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红尘纷扰,长修千年的法老王者“活化石”桫椤树,也揽来红花仙子缠腰相伴。

 
图片
 
图片


树荫照水爱睛柔,佳景入心难满目;可恨潘委又来摧,回眸别离生伤感!

图片 


   沿谷深行,进入秀水龙渊。巨大的山岩沿石内斜凹进一条自然形成的石屋长廊。垂直进深五米、长约五十米。由此联想其取其“渊”的含义:无限广大,包容万物。天石遮掩,日无晒、雨无淋,与相隔几步之地的潮湿形成鲜明对比。也许是景区打造安砌一排石条供游人憩息。坐石观景,一幅全景热带雨林的巨照,桫椤、乔木、藤和各类的植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佛。鼻吸灵气、眼纳百色,闭目排念,仿佛仙风道骨飘飘然之感,真不失一个养身之地。独悟喧嚣与宁静之别! 侧目望里,“游客止步”后密林丛生,无路可寻。再想解“渊”义:深不可测,畏然望之谷深美绝。不可不说取名人“一石击二鸟”。

跟随特别人会有特别的惊喜,不愧是“桫椤之父”的潘委员。绕开止步警示牌(无人带领切勿仿效)杂草丛生,旁边溪声相伴,仿效前行人姿势拔开草笼,低头弓腰前行,草佛人面鼻近泥土,沁人心肺。经过十几分钟弓行,走出了丛地。出现了一条活力四溢的溪沟,东一砣、西一个的溪石静卧其中,为前进人们的增添了难度,跃、移、牵、拉并举。即使小心挪步,还是有“幸运”者,坠入溪中,难得体验“蜀道”难走的滋味。溪途不长,只有二十多米,但其原生态的景观可谓九寨“浓缩”。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沟过爬行上山,一片白霜涂面的翠竹。电影《卧虎藏龙》翠竹掩映之中的杀气腾腾,在这里,你绝对不会感到有杀气,只会呼吸到这干净的空气,嗅出的是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之美。
 

图片

   绕行转道,半山腰的二道岩上行,左边是丛草树木遮蔽不见底的深渊,不时有从前面“接力”传音“小心,靠里走”
……。几经小心翼翼、拔枝分草的徙行,来到了“凡人难寻”的锅圈岩。

绝壁挡道,锅岩半卷,树木葱翠,鸟鸣婉转,可纳天地清旷,神清气爽。抬眼望去,两条“白练”般的悬泉飞瀑,从500高的壁峭崖陡直泻而降,喧声如雷的,砸落在石壁突出的岩石上,碧玉粉碎,琼浆飞进潭中,台云漫雾绕,分辨不清哪是水,哪里是雾。目视前方,从顶到下200右方有个洞口,椐说是过去当地的财主为躲避兵匪而凿造的石屋绝崖峭壁上。环视左右,谷面呈巨大的半圆状,犹如“天锅神灶”比龙潭谷大四五倍,颇为壮观。也许锅圈岩由些而得名。岩脚下向里凹进五米的700“谷中长廊”。

底谷为潭,三周竹树环合,山色静寂,水尤清冽。不甘心寂寞的友友,卷裤涉潭戏水,忽有螃蟹横行,惊叫之后,抓获在手。山之灵,水中蟹,我佛慈悲,游戏一番,放归潭池,任由横行。

费劲攀上“谷中长廊”,有天生自造和人为凿开痕迹,居中一站,放眼峡谷,谷色幽翠,深不见边,纵有“君临坐阵”之势,山翠、鸟鸣、人乐、溪流,一片祥和景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草丛路、垄上行,翻越窄岩子,走向归途。

驾车来到分水岭吴家大院。热情的老板早已把特有的红豆杉酒和丰盛的农家菜端了桌,各群代表举杯游荡在各桌间问好,觥筹交错中“三群”众友在酒席之间新朋老友又一次增加了新认识。


图片
  
   入夜,随着主持“燕子”宣布晚会开始,熊熊篝火开始燃烧。具有较高造诣的肚皮舞、孔雀舞赢得了大家不断的掌声,草裙舞的幽默获得众多的呼叫声,深厚的二胡独奏展现了民族风,《我只在乎》唱出了友友间不断友谊
……。充满朴实清新、淳厚亲切的乡土气息,营造了美好祥和的氛围,又传达出犍为人热情好客的音符,创造了“一种非常奇特的公众参与方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喧嚣城市,不再是现代、时髦的代名词了。恬静的乡村,清新的空气、青色的山、清澈的水,才是我们徙步人的向往!!!

美哉,桫椤谷;乐哉,徙步人!
                    

图片


        (特别鸣谢袁成方、王春蓉、万卫东、谢世高、谭琴、胡德良和罗丽萍的图片资料和帮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