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摇琐碎

把酒临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于电脑前写这篇小文之时,春节的假期已临近尾声,年意阑珊矣!尘世间忙碌的人们,已开始筹划新一年的营生。街心的红颜李,渐谢了花潮。绽出色褐红色的叶子,结出栗色的果子。去了一岁,又来了一岁。一去一来间,播收了光阴,亦蹉跎了岁月。


图片

图片

图片

 

临风觞酌

今年过年,是去大理还是不去?去与不去,有点费神。倒是我家小子,闻说要去表现最为积极。已准备好了,再去走那廿余千米山路。

最终,于年卅除夕之晚,分别给下关的老师及五华庵的演诚师打了电话。准备年初二出发,往这滇西一趟行走。去意虽稀疏,但还是决定了走上这一遭。节日期间,这不收费的高速公路,是极为烦人。算是被这样的经历折腾了数次,怕了吧!事就是这样突然,原定初二出行,又生了变化。初一晚上,吃完晚饭便上昆明。见了亲戚,小住一晚,次日天还未亮便出发往西行去。太阳升起之时,已过了楚雄。还好,这样子并不拥堵,算是较为轻松的节日行车了。

年初二一早,时不过午,见到了相别半年的老师了。找到了他新的住处,打话问询具体所在,他于院外等着小生。小坐片刻,话题甚多,一时说也不尽。片刻相聚总是道别了,一灯星火愿能燎亮。古人说七十为耄,八十为耋,这是老师之庚了。小生也将及不惑了,上天就有如此安排,不老不少的我与老师有这样的相识,也结下了这样的缘法。临别时,与老师说:“给你磕个头吧!”老师立马双手拉住小生之双手,不让磕这个头。说:“别整得像外人一样,”眼神流露,惺惺之情不以言表。见之不易,说别过,且别过吧!人生总有这样的分别。言道是人生有三好:“父严,母慈,人不老!”愿这人,就不老吧!

请老师与小生一同上山,但他已与客人相约,必在家待客。携拙荆与我家小子,好不易在古城一隅找了个车位。泊得下来,古城里逛逛吧!已来过多次,一样的街一样的景。能望苍山雪,可临洱海风。熙熙攘攘的人群间,谁人回眸与你嫣然一笑?蓦然回首间,已是千年事。古城的街市,不经意恍惚了时光。将身许了道,这种种欢,这种种狂,按下了且作寂寂漠然。喧哗之中,小生独兀而行。拙荆说,想登那古城墙,小生去过是老师带着去了。南诏及段氏的辉煌,已没云烟中。古城墙,只是以建筑之形,叙述了那几多荣枯。兵器的演进,已让城墙固若金汤的防御功能化为乌有。以人文的遗迹存在,作为公园的功能彰显。是个休闲去处,亦能悼古怀今。

皮罗阁借滇东乌蛮爨氏内讧瓦解了其对南中的统制,独大南诏。唐天宝之战,十万唐军魂归苍洱。太祖雄才伟略,权衡得失持玉斧于泸水一划,彩云之南竟成化外。段氏借助爨氏三十七部之力,建立大理政权,几与宋相始终。蒙古铁骑踏点苍饮马洱海,段氏一股脑而降。倒是乌蛮自杞之力独拖鞑子六年,耗其精锐八万为南宋肱股。洪武挥兵而来大败蒙元梁王,段氏想受册封而不归化。结果,丝毫不能影响及固土安边之策,滇土自此一归大统。

人生仅是这时间长河中之一瞬,又何其短暂?面对之峰岭叠彩,山河竞秀,任其风光之人也刹时黯默。这春光大好,景气宜佳,登高远望,感怀今古。原来只是文酸腐气,好的不曾学得只沾了这般习气。细思量,小生仅是这苍茫间一埃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修竹摇琐碎

宾川城中小住一晚,次日一早急急赶往灵山。不想旅游局未及上午七点,便如煞神般封住路口。游客车辆不可开上山了,来了有这规矩便守这规矩,有规矩方有秩序。交停车费、购门票及上山车资。布施予僧,接济予人,纳予旅游局,皆做得一檀越。

再次置身于这清幽禅院中,未过早斋时间。恰与演诚师,同席用斋。寺院中见过不少是熟识面孔,如此重聚倍感亲切。天王殿前,又见了那老李师。一段时间他不在这里,先前在牟尼庵偶遇。听老师说,这宾川李居士感念演诚师对他的好,颇有意愿回到五华庵。其中种种,花花絮絮,愿这人不老吧!重建五华庵时,那木匠掌墨师傅“技应佛心”匾额泰然高悬。移目四端,呀!这联竟写得如此之好:“修竹千竿,寒月当门摇琐碎。清溪一曲,晴云绕庵映空明。”且不较平仄是否合律,一是小生拼音学得真不咋的,二是对那《平水韵》、入声字,实乃荒疏。这里觉得写得好,便是写得好了,恰合那“辞不害义”。好在何处?身临其竟,便觉写照真切。修竹千竿,这鸡足山处处是竹,旅游局处处告示不得采挖竹笋。这“修竹千竿,寒月当门摇琐碎,其中滋味百般。正是映照了出家人的这般生活,于小生等俗世中人,又何尝不是?懵懂一生便也罢了,思量起来也如是:“摇琐碎!”下联小生领悟不深不妄作评论,但也略略说道。发了这一“心”,发了这一“念”。抛了这种种,弃了这种种,也当受了这种种。“空”了,“明”了,便无这“心”,便无这“念”了。拈来一句于此:“云门胡饼赵州茶,信手拈来奉作家。细嚼清风原有味,饱餐明月却无渣。”

寂光寺,是一定要去的。上次未完成的建筑,现在逐步完善了,重建已初具规模还在继续。见过老师的儿女亲家老李叔居士,他在这里七年了。老师之孙那小侄子尚未起床,听得小生之声,便亲切地叫:“叔叔!”大殿中仰视一番,四围转悠须臾。饮过老李叔相待杯茶,小侄子对这叔的到来分外高兴。来时演诚师交待,带他同往五华庵。老李叔夫妇,恐他顽皮不让他来,小伙子十分不情愿但又无奈。短暂一聚,且又别过了。虚云寺也是必去的地方,虽与这云门十四代传人惟升师怪和尚无半点交情。拙荆四处转了下子,小生便在这里逗留时间较长一些了。牟尼庵,有大悲甘露茶待香客之俗,每次来也讨上数盅饮得。到大殿时,恰遇上庵中师傅走来。会心一笑,合十施礼。这茶便讨得喝了,有了着落。本欲多讨扰会儿,一看时间欲及五华庵中午斋饭时间。略略饮过,与师攀谈,奉上多多少少的一份供养。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庵内那“侧”、“圆”、“刺”三叶于一树之柏。枝叶少了许多,僧道是下雪压折了。上次于此偶遇资姓居士,她家为爨氏之裔。

午斋一过,本是想带我家小子往金顶行走一番,但临时决定返回滇东。昨晚与黄老师联系,亲戚托小生带东西予他。恰他不在宾川城里,与演诚师谈及此事。师说,黄老师回来,在“水无忧”茶舍中。嘱小生,一定将东西送至,也成全了小生见黄老师之缘。师派位师兄送小生一行下山往停车场,这样又一次别过灵山。客堂闲坐时,师提及《高术莫用》一书,言购得数本送予人去。小生讲得一番缘由,这书寄过给下关老师。师云,正是因见老师在看,他便寻了。“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未雪白头”。黄老师手书“水无忧”三字映入眼睑,厅堂犹在,原主人伴此数年也别过了。小生仰幕黄老师之才学,推崇他做人治学之态度,钟爱他的书法。数次来宾川,总不得遇。总想,在山上能否遇上?只是觉得请教的问题太多,只是相见时小生又极爱说话。这一切,只是一缘吧!正如“修竹”之联,多次往来并未注意,还好这次背下了。

初三子时,一路风尘仆仆,到了赁房而居的家里。同楼居住的亲戚们,还未休息,略略谈过。新的一春晨又来临,开始了打字,数日内完成了近五十页。除了QQ聊天,小生从未打过这么多字。要打完,还需较长时间。打何内容?这里暂且不表。新年新气象,任它光阴荏苒,这岁月蹉跎,修竹摇着琐碎。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青藏高原

“山林的气息美酒般清爽,钟声和松柏的芳香在风尘中弥荡”。这是我印象中的灵山!

依然微笑

谁人回眸与你嫣然一笑[em]e113[/em][em]e113[/em]

依然微笑

是的,可哪里也是易艳遇之地[em]e120[/em][em]e120[/em][em]e120[/em]

啊蓝

秋月,文采越来越见长了[em]e179[/em][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