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血压低,您找中指“算算帐”。
人是一个整体,这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可能那个地方也会牵连着发生问题,所以调理身体的机理是复杂相关的,平常我们不一定要明白那么多,您只要记住,如果发现脚心鼓鼓囊囊的,您就去刮它,又解失眠,又降血压,还可以调节心脏。
对有高血压的人来说,每天泡脚也是必须要做的,泡的时候可用我给您的下面这个方子。同时,泡脚的时候可以用一只脚跟踩另外一只脚的脚趾,这样做既可以降血压,又可以增进睡眠,消除疲劳。
主治:高血压。
处方: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5克用法:用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去渣后混入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40分钟,浸完后睡觉。 怎么才知道自己是高血压上升呢?中指二三节靠拇指方向为高压区,靠小指方向为低压区。在降压的地方,有一片的青色,这个青色只要过了第二横指纹,一般的血压就上到150以上,如果上到第一横纹,一般都上到200,这个非常危险,随时会发生中风现象。因此,平时我们一定要沿着降压区来推,推到指根部,可预防这种情况发生。
另外,用大拇指的外侧沿,从耳根向您肩膀的脖子根刮18下,两侧都刮18下,您的血压就降下来了。
至于低压区,我们怎么使它升压?在手指低压区升压效果不是太好,我有另外一个办法:手握拳,用拇指沿着手中形成的缝抠按就可以升压。一定要注意,把指甲剪平,否则容易把皮肤掐伤。
保胃大药,就长在脚上的胰反射区上
症状:吃不下东西,消化不良,没精神,厌食,呕吐。
方法:1.每天用大拇指推按胰脏及脾脏反射区10分钟。
2.旋揉手心中心偏下,第一掌指骨附近的胃反射区,每次3分钟。
3.用拇指按摩小脑脑干反射区,每次2分钟。
4.旋揉刮按胃胰十二指肠反射区,每次3分钟。
80岁的马老太太,身体很健康,眼不花,耳不聋,但常常是稍微吃饱一点就消化不了,几天不吃饭也不觉得饥饿,精神状态很不好,有一天她肚子胀得厉害,前来找我调理。
我仔细观察了她的双足,发现胃反射区没有大问题,而在胰脏反射区却聚集了很多硬块,老人说脚上这一块地方,走路时觉得特别疼。
足上胰区保胃平安
我用大拇指指端反复推按胰脏反射区,十分钟之后,大部分疙疙瘩瘩的东西都消失了,老人的肚子也舒服些了,胸口也不闷了。回到家中,她坚持按我教给她的方法自己按摩,慢慢地胃口变得好起来,吃得香也睡得着了。
图四十六
老年人常按胃、胰反射区,胃口好,睡得香。一般情况下,胃不好肯定都要先按摩胃反射区,但我是先按摩胰脏反射区。实际上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对各种胃部疾患都要先按摩胰脏反射区。
胃药就在手边
对于胃部不适,我们还可以在手上调治,手心中心偏下,第一掌指骨附近是胃反射区。急性胃炎、胃难受,您要直接按胃反射区,老年人常按胃、胰反射区,胃口好,睡得香。效果非常好。同时,您还可以掐按每个手指缝和脾脏,也是帮助消炎的。
我们如果能掌握一些简易诊断的方法,无论对我们自己还是别人来说都非常好。
调整心态,告别胃炎
很多人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每当是胆汁反流时,进食后立即出现持续性上、中腹疼痛。这种情况有可能是胃体发炎,胃炎的朋友往往还伴有厌食、呕吐、食管炎等病症。
图四十七
胃部不适很常见,所以老天让我们的双手和双脚都生有调理的大药。
2000年,某银行25岁的女职员,由于食用刺激性食物,上吐下泻在医院输液三天,出院后,胃部经常感到不适,后来她来到我这里找我调理。当时,我观察她手足上的胃胰、十二指肠反射区,均出现气滞现象,按压上去像水袋一样。这种症状应先按脾脏反射区,打通运化。我给她按摩脾脏15分钟后,再分两步给她按摩:
1.用拇指按摩小脑脑干反射区消除疼痛,大约2分钟。
2.按摩胃胰十二指肠反射区,手法以旋揉刮按,双手双侧同步旋揉十分钟后,疼痛一般会减轻。
几招做完,她的痛苦已经减轻了很多,之后病人在家中,由亲友帮忙按摩,胃炎发作的次数越来越少。
消除炎症,一定要用旋揉法。因为反射区里面有炎症时,硬推肯定不行,太疼了,旋揉就要好点,既可调理,又能修复,是双向调节,其他手法只有泄,没有补,只有旋揉才能达到这种特效。
图四十八
旋揉手法,双向调节,这是最实用的按摩手法。
另外,有慢性胃炎的人,应注意调整心态,遇事不紧张、不过累、不焦虑,饮食不贪食酸、辣之品,不暴饮暴食,平时吃饭要少吃多餐。另外,每天按压双足和双手脾脏反射区各3分钟,掐每个指腹中间的螺纹各3分钟,这对消除焦虑和炎症很有帮助。像爱孙子一样爱您的老伴——肝好才能活得舒畅
症状:水肿,肝脏不舒服,脾气大。
方法:1.想象美好的事物,转移注意力。
2.顶按旋揉手部肝脏及肾脏反射区,每次3分钟。
3.旋揉手掌心,每次3分钟。
4.推足背各经络跖骨缝隙,掐捻足趾各侧,每个动作3分钟。
1991年我在咸阳市广场的义诊活动中,遇到一位女性。她手掌食指与拇指中间的三角线中有鼓起的点状物,抠动不移位。凭经验,我确定她身体可能有肝囊肿,她惊讶地说:“我在医院花了近千元才诊断出来的病,没想您一会儿就查出来了。”
像她这种人都爱生气,生气导致气滞肝区,肝就不舒服,所以,要想调理好,把心放宽是第一。她丈夫整天吃喝玩乐,不管家,回来还挑刺,她为此非常生气。我劝她转化思维:“您孙子捣蛋犯错,您生不生气?”她说:“我孙子怎么折腾我都不生气。”我说:“如果您把老头子当成您的孙子养不就不生气了吗?”她哈哈大笑。
然后我又跟她说,吃饭时不能生气,边吃边吵架,您的肝能好得了吗?吵架解决不了问题,您不如学学按摩,每天给老头做做家庭保健,对肝胆有利,还能增强感情。
她欣然接受,回家就按我教的方法在老伴脚上按,老伴多年头痛病、高血压竟然让她按得好多了。她的肝襄肿,在自我保健中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还有一个得早期肝硬化的人,他的肝脏区像木鱼一样,敲上去硬梆梆的,我建议他除了找医院治疗外,还给他画了一个漂亮的肝脏解剖图,告诉他,您心里想着您的肝脏就是这样的。然后让他配合对手部肝脏反射区,也可以用拇指指端,在反射区的痛点,顶按旋揉三分钟左右。后来,他的肝病在医院的治疗和自我保健的配合下,症状有所缓解了。
图四十九
常按肝脏反射区轻松撵走肝部疾患。
肝不好,手上有哪些信号
肝脏不好,不要掉以轻心,如果您在一段时间内总是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肝区隐痛等症状,甚至出现双手掌均有紫色斑点,大鱼际颜色深重,食指上有明显的米字纹及杂细纹,食指与拇指中间的三角线内有明显的红白相间的点状,那就要赶紧去医院检查了,千万不可耽误病情。
肝不好的人,我建议您平时每天推按、刺激手脚肝脏反射区,把自己的肝区按到发热,并不断地推按足趾,揉手背掌骨缝隙,用拇指顶按旋揉肾脏反射区,旋揉手掌心。同时,推足背各经络跖骨缝隙,掐捻足趾各侧。
上面这些保健方法,您最好每天坚持10~15分钟。我把这个护肝保肝方尖总结为几句顺口溜:
养肝护胆头区摸一遍,大拇趾掐捻小脑重按,重刮脚底趾缝刮按,双擦肋骨疏肝利胆。 养好脾,容颜美
症状:脸部长青春痘、疙瘩。
方法:1.每天旋揉顶按足部脾脏反射区约5分钟。
2.按摩淋巴及其他基本反射区,每个反射区5分钟。
走在大街上,常常看到很漂亮的姑娘却长着满脸的疙瘩,有的月经来前就出,月经走了就消,反反复复,月月恶性循环。
张小姐,23岁,大学毕业后,脸上的青春痘一年四季地冒出来,找工作、找对象都很不顺。我看到她那发黄的手,判断不只是疱疹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脾胃不和,抚摩其脾脏反射区,皮纹发硬,所以肯定月经不调。她的子宫区还有红白相间的点状,说明伴随有痛经。其实,她是因为脾脏功能的减弱,而影响到身体的内分泌,体内的毒素都在皮肤表层表现出来了。
脾有贮血、生肌、抗体、免疫、升清、修复的能力,是气血生化之源,关连着人体各个机能,实为人体的大通道。它与肝、胃、胰都属于兄弟的关系,当脾发生了问题,人体的大通道就要阻塞,伤及哪个部位都会影响到整体。
我用旋揉顶按足部脾脏反射区的方法,给她按了五分钟,姑娘摸了摸脸,感到很惊奇,她脸上痘痘不那么发胀了。用同样的手法,我又按了她全身淋巴及基本反射区半小时。
将脚上脑垂体、生殖腺、肾、脾反射区伺候好,想不漂亮都难。
过了几天,姑娘高兴地跑到诊所说,她脸上有些疙瘩都结疤了。我又告诉她一个小方法,用顶按旋揉的手法先按脾脏,再按脑垂体、全身淋巴的反射区,坚持做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另外在月经期按肾脏反射区,血块毒素排得更快。
她按我说的,每天坚持20分钟,手脚都做。一个月后,姑娘满面红光,脸上的疙瘩少多了,来月经时血块也少了,肚子不痛了,整个人看起来也更漂亮了。
很多女性朋友只注重表面的涂脂抹粉,其实,您只要把身体里的毒素排出去了,外表自然光鲜亮丽。上面的方法您记住了,下面的口诀也别忘了:
脾脏按通气感出,肾脏区域排体毒。
生殖腺区多按摩,气血畅通自美容。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华佗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阴阳一失衡,人体就生病
我的家乡有个农民,有一年他种了很多玉米。听别人说玉米要多浇水,他便不停地浇水,眼见着快涝了也不停止。结果庄稼全给泡死了。第二年他又种了玉米,但是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知道玉米浇水多了就会死,于是就不再给地浇水,结果又把玉米给旱死了。
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之分,庄稼生长的时候,水太多了就会阴气太盛,吸收不到水分的话,就会阳气太盛。太阴或者太阳都不好,需要阴阳平衡类的植物就难以存活。其实,我们人也跟大部分的植物一样,如果身体内的阴阳不平衡,人就会生病。《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意思就是说,只要这个人有病,无非就是阴阳不调造成的。
世界上的生物也有阴阳之分,男属阳女属阴,光有男人或光有女人人类都不能延续下去。动物也分阴阳,雄性为阳雌性为阴,只有雄性或只有雌性,物种也没法繁衍。天气、四季也有阴阳之分,雨天为阴,晴天为阳,冬天为阴,夏天为阳。不管是什么事物,阴阳失衡就会打乱事物正常的秩序。正如《易经》中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平衡才是人体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的人,就会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健康、容光焕发、心情舒畅。而阴阳失衡的人就会得各种疾病,身体各种机能就会过早衰退,甚至死亡。所以从养生角度来讲,阴阳平衡对人的身体非常重要,只有让阴阳平衡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什么办法能让人体的阴阳保持平衡呢?下面我就教大家几种简单易行的调节阴阳之法。
呼吸法调节人体阴阳
人从一出生就开始呼吸,到死亡的那一刻才停止呼吸。呼吸对人的生命非常重要。那么,如果从呼吸上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方法其实很简单:
第一种方法是,用手按着左鼻孔,用右鼻孔吸气,再按住右鼻孔放开左鼻孔呼气,然后再反过来,用左鼻孔吸气,用右鼻孔呼气。鼻孔阴阳交替呼吸法,相传为佛家密宗呼吸法。人的左右鼻孔也为一阴一阳。没事的时候,经常用这种方法练习呼吸可以让肺部的阴阳二气达到平衡,使人的注意力集中。经常感觉自己心情烦躁的朋友,可以多试试,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你的情绪就可以静下来。 第二种方法,是用鼻子吸气,用嘴巴呼气。中医上讲,上为阳下为阴。鼻子在上为阳,嘴巴在下为阴。阴阳互换吸气,就可以达到调节阴阳的功效。练习的时候,吸气要缓慢,如果过快就会使肺部和气管受到损伤。
饮食法调节人体阴阳
通过补和泄的饮食方法可以很好地调理身体的阴阳。补,就是补充营养。泄,就是排泄,泄不仅仅指大肠的排泄,还包括皮肤排汗、血液排毒、内心排郁等等。身体内的各类废物如果不能及时地排出体外,人体内的阴气就会加重,然后就会生病。
三伏天的日子,大部分人都大汗淋漓,而有的人就是出不了汗,只是觉得干热。这样的人也属于阴阳不平衡。应该多运动,多喝姜汤、热粥热汤,让身体里面的汗流出来,于是身体内的虚火也就排出来了。
睡眠法调节人体阴阳
有很多人找到我,说他这儿难受,那儿也不舒服。我就问他是不是夜里熬到一两点,早上又要早早起床上班?他们说,是的。那就对了,没有充足的睡眠,身体肯定会出现阴阳失衡。我建议大家每天晚上最迟在11点之前睡觉,这样就能够享受到最佳的子夜睡眠。
我前面说过,阴阳失衡是身体生病的根本原因。治病要治本,既然病灶在于阴阳失衡,那么治疗的时候,只需要调阴阳就可以了。阴阳平衡了,人自然也就健康了。
经常有朋友对我说,他总是病病歪歪的,不是感冒发烧,就是咳嗽呕吐,要不就是身上长红斑,胳膊腿儿水肿发麻。还有的人会出现头晕、冒虚汗、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我让他们把舌头伸出来看一下,发现他们的舌苔很薄,舌尖发红,口中还生了疮,遇到什么激动的事情还会流鼻血。中医上说,舌苔薄、舌尖红是因为胃火太盛,而口舌生疮、流鼻血是因为体内虚火过旺。从中医角度来讲,只要人的身体有病,那都是阴阳失调的表现。
阴阳失调,就好像一个人走在平衡木上,左边下降或右边下降,人都要从平衡木上掉下来。人生病跟从平衡木上掉下来是一个道理。人在冬天要穿上厚厚的衣服用来保暖,让阳气上升来对抗冬天的阴气。但是如果人冬天不穿厚衣服,还跟夏天一样穿一件薄衫,那么人就要生病了。
阴阳一失衡,人就要生病。身体的哪个部分最脆弱,哪个部分就最先开始发病。只有把体内阴阳调理好了,才能达到健康养生之道。 现代人都要学会“不治已病治未病”
一个病人曾经告诉我,他在安徽黄山认识了一位神医,能够“疗沉疴”,很多病人都慕名而去。然而在我看来,医生的神与不神,境界高与不高并不在此。《黄帝内经•素问》中强调:“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所以说治未病的医生,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神医。
不懂中医的人,可能还不知道什么叫已病和未病。其实很好理解,已病就是已经发出来的病,已经被身体感受到的病;未病是还没有形成的病。上等的医生给人治病的时候讲究治疗未病,不治疗已病。因为人一旦生了病,身体各器官就已经发生了病变,治疗起来的时候,就非常困难了。西医在这方面的观点与中医不谋而合。西医也认为,人身体内器质性的病变都是从非器质性的阶段发展而来的。当疾病发展到器质性病变的时候,人就已经“无可救药”了!比如,一个人一旦到了癌症晚期,吃什么药都不管用了。
《黄帝内经》中将医生分为两个等级。医术高明的医生为上工,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医,医术普通的医生称为下工。二者的区别是“上工守神,下工守形”,如果从未病和已病的角度上来说,意思就是,上医比较注重未病的治疗,而下医则只能治一些成形的病。《黄帝内经》中“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养生理念,这个理念一代代传承下来了。但是很多人仍然是拖延到身体严重不舒服了,才想到去看病和养生,平时都干什么去了呢?
从中医角度来讲,这就叫未病不治,已病突发,就算有再好的医生也束手无策。中医治未病采取的措施是养生和治疗相结合,彻底将疾病杀死在摇篮里。
识时务者为俊杰,顺时养生者寿天年
记得小时候,一到春天就开始打瞌睡,当时以为父母会责怪自己,结果大人们一看见小孩子打瞌睡,就会说“春困秋乏”这四个字,然后还会很体贴地叫我去床上睡觉。后来我看到父母也整天懒洋洋地打瞌睡,但是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一到了秋天,大家就会非常疲惫。当时年纪小,不知道人的身体为什么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后来走上医道,读了一些医书,才知道,原来人的身体就像树木一样,也应顺应季节变化的规律。
人的生命就像树木一样,是一个从发芽到生长、成熟、结果、衰弱到死亡的过程。中医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晨生、午长、晚收、夜藏。人的生命不可能违背自然规律,所以要想健康长寿,就要顺天而行、顺时而变。《黄帝内经》中说:“(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饮食起居都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否则的话,身体就会受到损伤。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顺天而生,逆天而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养生之道,这是我国古人的智慧之处。他们在日常的循环中窥见宇宙和人体的真谛,然后福泽后世,我们可千万不要辜负和随手扔掉了这些真正的宝贝啊!
根据医书上的记载,在一年四季当中都有对应的活动规律。阳春三月,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要想使身体得到很好的休养,不生病,就不要睡得太早,但也不要太晚。一般以不超过子时为宜。早上早点起床,然后到广阔的天地间去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样做的话,人就不会生病。如果晚上不睡,白天不起,就造成了黑白颠倒,也叫做阴阳颠倒。中医上讲阴阳颠倒的人最容易生病,抵抗力非常弱,一遇到毒邪的侵害就病倒了。
《黄帝内经》中说:“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逆则伤心。”夏天到了之后,很多人因为气候的炎热,开始不注意休息和保暖,总是拼命地熬夜,吃东西也不注意营养,总是吃一些干冷的食物。结果很多人就会出现腹泻、恶心、精神不振、口干口臭、头晕头痛的症状。夏天是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的季节,人们应该按规律,每天要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要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如果夏天不注意养生,就会损伤到人的心脏,从而使人体的元气大伤。
夏天,虽然天气炎热,但是不要怕晒太阳,太阳照在人身上,就是在提升人的阳气,体内的寒气就会被释放出来。所以,有的人大夏天感冒了去看病,医生往往会说,你是热感冒。这里的“热”并不是说你着了热,而是指身体内的湿热没有排除。
秋天,天气比较干燥,万物开始凋零,到处一片萧条的景象。虽然秋天给人以秋高气爽的感觉,但是秋天燥气太重,燥属火,这个时候,很多人开始虚火上头、心烦意乱。这个季节,人体的精气血开始“收敛”。如果秋天“收”得不好,到了冬天,体内就会亏空,生病也是必然的了。 冬季,人的身体表现为“阳藏阴盛”。记得在老家的时候,一到冬天,就会有很多闲着无聊的人靠着墙根晒太阳。晒太阳可以让人吸收天地之间更多的阳气,从而达到护阳养阳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总待在有暖气的屋子里的人,就不如经常跑到户外晒太阳的人健康。我们知道,在工地上干活的民工绝对要比总是坐办公室的白领骨骼坚硬、有气力。
人的身体也有四季。要想长寿健康,就应该顺应四季而养生,逆天而行的人,身体终究会亏损,然后得病。所以说养生顺时非常重要,这不但是中国古代早就验证了的结果,也是近现代中医养生理论的精髓所在。我们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什么在养护自己的身体时,我们就做不到顺时而变呢?如果我们做到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相信一定安享天年。保阳气是养生护命的根本大法
——头脑自我养生康复法
阳气是人身大宝,主宰生死。
阳气是人的生命能源,是火非火如火。
阳气也如空气,摸不着,看不到,离开它,就活不了。
阳气,就是人身体中的太阳!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黄帝内经•素问》
为什么说后脑勺是连神仙都害怕的“软肋”
很久以前,有个人总是头疼,非常痛苦。于是,他慕名找到养生大师彭祖来治病。但一时之间,彭祖竟也束手无策,用了很多方法都治不好他头痛的病。一次偶然的机会,彭祖发现这个人房间的墙上有一个洞,洞中不时吹来阵阵凉风,此人睡觉时,凉风正好吹着他的脑后。彭祖让他拿东西把洞堵上,那人照办,从此就不再头痛了。“神仙难挡脑后风”的说法,从此流传开来。
为什么说后脑勺是连神仙都怕的“软肋”呢?因为在我们的脑后,分布众多敏感的穴位,尤其是风府穴和风池穴。
古人说“避风如避箭”,这句话足以让我们想象到凉风的威力。《黄帝内经•素问》说:“风者善行而数变……百病之长也。”意思就是说,风是百病之源。风无形而性动,如同一把双刃剑。当我们沐浴春风时,风对我们是有益的,当我们遭受狂风暴雨或被寒风侵袭时,风对人体是有害的,会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风府穴,你可以理解成“风的府第”,就是说此处是风邪安家落户之地。它位于后脑正中直上1寸,属于督脉上的穴位,是脑部最薄弱的地方之一,风邪最容易从此穴进入。督脉总管着人体的阳气,风邪从风府侵入后,就会伤害人体内的阳气。阳气受伤,就会使人发热、怕冷、头部疼痛。
风池穴和风府穴平行,位于风府穴的两侧。当你触摸到两个凹陷像水池的地方,此处就是风池穴。风池穴也是风邪的入口,当风邪入侵,会出现口苦、目眩的症状。
顺着后脑勺向下,在肩背部还有一个重要穴位叫“风门穴”。顾名思义,此穴就是风邪出入人体的门户。风门穴是督脉、膀胱经的交会穴。此穴不仅是风邪侵入人体的门户,还是寒邪、湿邪、热邪侵犯人体的入口。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戴围巾的习惯。在戴围巾的时候,不仅保护了你后脑上的风府穴和风池穴,而且当你把围巾搭在后背上时,刚好也保护了后背上的风门穴。风府、风池、风门三个穴位正是风邪的入口,如果能够保护好这三个穴位,寒气就无法侵入体内,身体自然就不容易生病了。
在《唐宋卫生歌》中,有这样一首诗:“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着体成灾咎。”这首诗大体的意思是说,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让风侵入到你的后脑,否则,人就会生病,难以长寿。
和风邪有关的穴位,还有一个叫风市穴。风市穴位于人体大腿外侧的中线上。当你站立,双手自然下垂,中指指尖触摸的地方就是风市穴。
风市,你可以理解成“风的市场”。就是说此处是风邪聚集之地。刺激风市穴,可以使胆经的阳气充足,进而调动整个身体的阳气。当你感觉劳累,或者身体不舒服,就可以敲风市穴。敲打风市穴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和风邪作斗争的力量,自然就把对人体有害的邪气拒之“体”外。
要想不受风邪侵袭,就要保护好我们身体上的这四个穴位,这样健康长寿才会随风而至。 铜头撞树——提升阳气最快速的方法
我有一位朋友,曾多次参加万米长跑,身体相当棒。一天,我突然接到他的电话,说想和我唠唠嗑。见面后,我被他的形象吓了一跳:一个生龙活虎的大男人,如今怎成了萎靡不振的小老头?问他发生了什么事,这才吐出自己的苦水。两年前,他辞去公职,下海经商,不料刚下海就遭遇经济危机。没有经商经验的他,为了经营好自己的公司,只好没日没夜地拼命。就这样,生意虽然兴隆起来,但身体却垮了。无奈之余,只好放下手头的工作,到处求医问药。
看到他这副病恹恹的样子,我提醒道:“咱可不能为钱不要命呀,再多的钱也没有健康重要。只要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不成?”他笑道:“我这不就是为了要命,才来找你的吗?再这样下去,别说我的公司救不活,就连我自己也活不成了!我知道你是学中医的,就来找你出招了。像我这种情况,有什么简单有效的方法吗?”
听朋友这么一问,我倒想起来了——他那些头晕、嗜睡、萎靡不振、全身无力的症状,大都是阳气不足、中气下陷的表现。《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即人体阳气就像天体中的太阳一样,是生命存活的动力。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当一个人体内阳气不足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疾病。
我告诉朋友,有一个既简单又有效的升阳方法,这就是“铜头撞树法”。
他听到要“撞树”,马上紧张起来:“就我现在的体格,坐着不动都感觉头昏脑胀的,如果再撞树,那岂不是自寻短见,一命呜呼?”
我笑着解释说:“这里的铜头撞树,不是真让你用血肉之躯来撞,而是你在想象中做这套动作。因这种养生法的姿势和撞树相似,才这么叫的。”在实际的练习中,既不需要你练什么铜头功,也不需要你真的找棵树来撞。相反,你一定要确保周围没看热闹的人,也没任何可能伤害你头部的危险物体。
撞的时候,首先要身体站直,双腿分开与肩齐,想象面前长有一棵参天大树。这时,再想象自己是拥有铜头铁身的武林高手。双手自然提起,抱于胸前,以头为引导,使脚掌和腰同时发力,摆动上身,动作一气呵成,撞向想象中的树。而这棵树呢,也只存在于你的想象之中,你尽可能地让它挺拔峭立,高不可攀,粗不可抱,在你铜头的撞击之下,可以想象这棵树在枝摇叶动,哗哗作响,从而增加你练功的成就感。这个时候,你的额头开始微微冒汗,好像有股力量从体内喷薄而出,很快你全身的疲劳感就会一扫而空。 撞的方向可朝前朝后,也可朝左朝右。一个方向撞10次后,就可换个方向练习。整个过程大约需要3分钟时间。由于这个动作需要一定的节奏感,所以练习的时候最好播放一些音乐,和着音乐的节拍进行,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练习时间最好选择早晨,或者白天其他时间,黄昏到晚上一般不宜练习,否则会增加体内戾气,使人变得狂躁不安难以入睡。
练习这个功法,除了动作要到位,精神也要到位。撞的时候一定要想象自己就是铜头,可以将眼前的一切障碍撞碎。只有这样,内心潜伏的力量才能被激发出来。
撞的时候不要憋气,顺其自然就可,否则会造成头晕。眼睛要睁大,扬眉竖目,以助气势。
这种养生法效果显著,可在短时间内提升体内阳气,保证头部气血充足。但需注意的是,铜头撞树法并不适合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练习。另外脾气暴躁的人也最好不要练习,否则会火上浇油,增加情绪中的戾气。击头不是暴力行为,而是人人要懂的养生“怪招”
很多人一听击头,就吓了一大跳,这词听上去很暴力,跟养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啊!但是别急,我们的老祖宗就是有这种本事,把很多看上去没有关联的事物糅合在一起,而且无形中又暗合阴阳之道。这就是中医养生的奥妙之所在。
《黄帝内经》中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会聚于头,人体十二经脉中,手三阳经从手走向头部。确实如此,头是人体阳气最足的地方。所以我们会发现,冬天只有头最不怕冷。
为什么击头养生法会有效果呢?中医认为,人之所以得病,一个基本原因是发生了“堵”。头为诸阳之会,是最怕堵也最容易堵的部位。这时,如果你能每天适度地敲击头部,就可以通经脉、促循环,效果堪比针灸和按摩。
击头法可直接用五指。当然最好准备一把有弹性的刺梳。以手持梳,手腕发力,用梳刺击打头皮,用力大小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来定,以头皮微微发痛为极限。从前发际开始,密密敲打,约二十下。敲击到头颈交界处,在此处再敲击20次,完成第一回合。然后进行第二回敲击,把梳子向右移动两到三公分,重复以上的动作。大概四次将整个右侧的头部击完,转换到左侧,方法同上。
敲的过程中,身体要放松,感到头在微微地震动,说明你的力道掌握得正好。
每天早上,用十个手指肚敲击整个头部,五指可撮成梅花状,以集中力量;或者以一手手心朝下,五指张开,轻轻按住头顶,用另一只手轻柔地拍打这只手的手背。由前往后,反复敲击两分钟,即可健脑强身,增强记忆力。 鸣天鼓——擂响健康的大鼓
有段时间,我迷上打乒乓球,因此认识不少喜爱乒乓球的朋友。有一次正玩得开心,突然看到一位大姐捂头蹲在地上,一副痛苦不堪的样子。我们赶紧跑过去问她怎么了。她说自己刚才回跑截球,一扭脖子,好像被人敲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差点晕倒在地!我们把她搀扶到场边,我说让我看看你的脖子吧。一摸她的脖颈,都有硬块了。我对她说,你的问题就在这儿,赶快做5分钟鸣天鼓,不然可有罪受了!
一个人如果老是躺着看书或熬夜上网,都会使脖颈劳累过度,从而造成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引发“颈性眩晕”。颈性眩晕常在颈部活动时出现,特别是在猛转头或过度后仰时发生。轻者可以几秒钟好转,重者会持续数日或更长时间。
类似疾病还有肩周炎、颈椎病等,这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病,让人深受其苦。其实,跟中医学几招推拿或按摩,你自己就能解决这些病症。
我给你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康复法——鸣天鼓。
鸣天鼓是从古代传下来的按摩保健法。古代高明之士依据《黄帝内经》中的腧穴原理,特别设计此套方案。在做鸣天鼓时,必须用双手将耳朵完全遮盖,这样耳朵就不能收声了。声音靠骨头传声为主,一旦用手指敲击后脑颅骨,我们就能听到“咚咚”声,就跟敲鼓一样。
具体操作方法是,双肘支在桌上,闭目低头,两掌紧贴双耳,十指放于脑后。食指抬起,搭放于中指之上,两食指同时用力,从中指滑下弹击脑后枕骨凹陷处(风池穴)。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与风府穴相平。“风池”的意思是蓄风的池子,其功效为“清头明目,祛风解毒,通利空窍”。所谓的“鸣天鼓”就是用食指对这个穴位进行轻击,确保人体邪散而气通。
鸣天鼓具有强本固肾之效,对头晕、健忘、耳鸣等症状均有康复作用。 在缺少安全感的今天,通天、百会为你带来安全感
当一个女人离开一个男人,她的理由往往是:“他不能给我安全感。”男人之所以喜欢抽烟,其根本原因也是为自己制造安全感——在手缝里夹根烟,让自己不致于“手足无措”。更多的人喜欢拼命挣钱,觉得只要手里握着银行卡、金块,就会有一种沉甸甸的“安全感”。
现实就是如此,每个人都在为找饭碗和保饭碗而奔波。现代人就这样进入了一个生存怪圈——每天想得多睡得少,大脑惶恐不安,身体跟着不得休息。心里那根弦绷得太紧了!一旦承受不了,就会导致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人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需要我们从传统医学中寻找灵丹妙药。
《黄帝内经•灵枢》中就藏有比金钱更有效的“宝穴”,每天按揉它们可以激活你在现实奔波中日渐麻木的大脑,从而让心灵淡定下来,顺利进入甜美的梦乡。
通天、百会就是具有如此神奇功效的两个大穴。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是督脉上最重要的穴位之一,有“黄金点”之称。百会穴两侧各二指宽处即通天穴,足太阳膀胱经由此通于头部天顶,故名通天。
按揉百会、通天穴时,可正坐椅上,含胸挺背,精神集中在头部。这时将两手五指分开,由前发际向后发际抹动,如梳头状。手法轻重个人自行掌握,一般以头皮无痛感为度,20次为宜。
你还可以重叠双手,以下面一只手的手心置于头顶,另一只手缓慢推动旋转。一吸一呼为一息,一息转一圈。逆时针转8圈。吸气时由右向左转前半圈,呼气时由左向右转后半圈。如此再顺时针转八圈。按时吸,抬时呼。
一般人按百会穴可能没太大感觉,但有症状的人,一按就会痛得哇哇叫。在基本的揉按动作外,还可加上震颤。以手掌的震颤带动头部的震颤,对治疗失眠特别有效。 让太阳穴像太阳一样福佑你万寿无疆
相信大家对这样的电影镜头都不陌生——一名黑衣杀手出现了,用枪指着对方的太阳穴,被指的那个人被吓得面无血色,屁滚尿流。这时,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杀手最爱指太阳穴?而人为什么又最怕被指着太阳穴呢?
中医经络学上称太阳穴为“经外奇穴”,武侠小说将此穴列为人体死穴之一,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太阳穴是养生长寿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此穴看为回春法,认为常按此穴可让人青春常在,返老还童。
太阳穴最敏感,当你长时间用脑休息不足时,首先会在太阳穴处感到胀痛,这是大脑疲劳的信号。如果这时按揉太阳穴,可给大脑适度刺激,从而振奋精神、止痛醒脑,维持旺盛的精气神。
按揉太阳穴可说人人无师自通,但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点,找准穴位。太阳穴的正确位置是从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触摸最凹陷处就是太阳穴。
第二点,摆正姿势。按揉太阳穴,可坐可站,亦可平躺。采取坐站姿势时,要挺胸收腹,呼吸均匀,精神放松。
第三点,按摩次数。顺时针转揉10到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按摩次数的多少,根据大脑疲劳程度自己调整。
第四点,按摩指法。大拇指或食指均可。拇指按的时候,可加上刮眼眶的动作,可清脑明目,疏风解表。方法是: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肚分别按在两侧太阳穴上,其余手指自然放松,弯曲。每拍一圈,揉四圈。食指按揉时,双手食指第二个关节内侧同时用力刮动,两个节拍刮一次,连刮两次。如此交替,做四个八拍。
第五点,辅助条件。可在指尖沾些精油按揉。以镇定型精油为宜,薰衣草、甘菊或迷迭香精油都能让你舒爽很多。
第六点,按摩结束。双手下垂,握空拳,屈肘抬至肩高向后扩胸,最后放松还原。此时,你一定体会到疲劳大减、如梦方醒的感觉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