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恶,勿为善?
个人日记
故事取自《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宁为恶,勿为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
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
就说在北宋年间,有一天下闻名的廉公大吏,名叫:包拯,包文正,字希仁。
这一日,包拯奉皇帝旨意南巡回京。路过一县城。
不想却有百余乡村百姓栏轿喊冤。包拯命人把冤民代表唤到轿前,问明缘由。那首领乡民说:此去百余里有一靠山村.
此村中有一还童,出生六岁父母双亡。且残一腿。从此无依无靠,吃百家饭长大。
那孩子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忽有一想。要在村前建一座桥。因为靠山村这个地方啊,地理环境很特殊。只有一条出山村的路。而又有一条靠山河拦住去路。村民若出此村,必要过河。
可是此河没有桥。人若出村,或者外乡人来走亲访友。都要蹚水过河。天冷时,水凉刺骨。雨季时,根本就无法过河。
可想而知,村民和外界的交通有多难。话说那还童,一日闲来无事,到河边玩耍。见有同村几人在过河。
时已上秋,河水冰凉刺骨。
那孩子忽然感觉人过河的不容易。于是就想,为什么不建一座桥呢?
有了桥不就可以方便的过河了吗?于是,从此后,那孩子就开始捡石头。每日都在捡。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捡的石头,在河边越积越多,越积越高。开始有的过河人看到了,就问这孩子,你捡山石做甚?
那孩子回道:我要在此处建一座石桥,方便村人过河。
那些过河的人,看着这孩子瘦弱而又残疾的身体。都摇头莞尔。
都认为,这是孩童的戏言,不当真。一年过去,那山石越积越高,越积越多的时候。
大人们都开始相信了。并且佩服这孩子的毅力。渐渐的就有村民加入其中。
渐渐的就有村民加入其中。
又过了一年,在一次凿削山石的过程中。那孩子背山石削,崩瞎了双眼。
很多人都不平啊,这孩子出身贫苦且有残疾,有此志愿,以经是难能可贵。怎么老天如此待他?
这太不公平了。
很多村民都气愤的不得了。
可是,这个孩子倒是很平静,每日用摸索的方式,还在帮助大人们建桥。
又过了一年,这座横跨几十丈河宽的石桥,终于建成了。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观看竣工之礼。
正在锣鼓喧天庆贺的时候,忽起大风,随后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电闪雷鸣。
一刻钟过去了,风停雨住。
可是大家发现,那孩子被雷劈死了。
所有在场的人都悲愤满胸,怨天咒道!
不多日,听闻包拯南巡回京,这才聚集了好多的村民,栏娇喊冤。
那包拯听过古时候,也是非常的悲愤。
命左右搭上案台,铺上纸砚,挥毫写下六个大字:宁为恶,勿为善!
上轿扬长而去。且说那包拯回京面见圣上。
陈述南巡之情。村民拦轿喊冤,略过未提。不想那皇帝,散朝之后,命包拯留殿。
领至书房,与包拯说道:天下皆知卿有过人之能。
朕现遇一难事,不得解。卿可解否?
包拯道:请圣上明言,臣定尽力为圣上分忧。
皇帝说:我前些日子得一龙子。朕心甚欢,视为掌上明珠。可是奇怪的是:这孩子自来到世上,日夜哭啼。
御医都看过了,都束手无策,不知缘故
卿可知否?包拯道:臣请面见皇子,酌情处之。
皇帝领包拯去到后宫,命人把皇子抱到正厅。
包拯近前一看,大惊失色,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那皇子手臂上有六个字:宁为恶,勿为善!
包拯一急,用手在皇子的手臂上一抹。
那几个字没了。这在包拯看是六个字,在别人眼中,那只是一块青色的胎记
包拯抹掉了皇子的胎记,那皇帝可不干了。冲包拯厉声道:大胆包拯。竟敢毁吾皇儿胎记。
包拯无法,只好跪陈故事原委。村民怎么拦轿喊冤,自己怎么写下这几个字。一字无漏洞说了一遍。
皇上听了这个故事,也是惊疑不定。最后皇上说:卿有过阴之能,朕看,卿还是去那阴曹地府走一着吧。话说包拯回到府里
等那月上中天,枕上阴阳枕,过阴去了。来到地府面见阎君,说明来意。阎君笑了笑,对包拯说:人做了恶是不是应该偿还啊?
包拯说:是!
阎君说:阳世还不清的,阴间还,阴间还不清的地狱里还。
善恶有报,世事轮回。这是天理。
谁都不能破的。
你说的这个孩童啊
由于其上一世做恶太多。
第一世,残腿。原先定下的是:要他三世还清,第一世,残腿。
第二世,盲眼。第三世,雷劈而死,尸骨暴于荒野,不得收。可是这个孩子,出生后,却能心存善念。
且持之以恒与人为善。
感动天地冥府。就把他下一世的“盲眼”之难,移到了这一生来还。
那孩子经受“盲眼”难后,还能心境平然,善心不改。
不怨天咒道,此举更加的感动天地冥府。
就把他第三世的亡命之难,也移到了这一生。
恶债偿还干净。由于此人在受难中,积得众人之福德。
所以在这一世转生成当朝皇子,受享荣华富贵。
阎君随后闻包拯:你说这难,是三世换清好呢,还是一世还清好?
包拯答道:一世还清好。
阎君随后又说:那世俗之人,不名天机理道,你怎可与俗人一般?写下那逆天叛道的言语,此后不可再为。
包拯一揖到底,出了阴曹地府。早朝向皇帝禀报去了。
善恶有报,世事轮回。这是天理。
文章评论
心香一瓣
姐姐讲好故事!善有善报,不可心存恶念,上天自有公道![em]e142[/em][em]e142[/em]
香格里拉
依道而行 无愧于心 唐太宗问许敬宗: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 许敬宗回答: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 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的确,一个人若想取悦于每个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事依正道而行,无愧于心,别人说长道短,无须理会。人若悟到这一点,自然就省却了许多的烦恼。这是许敬宗智慧的地方,也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的借鉴和参照。 只要自己路走得直,无愧于心,完全不必去理会他人的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