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不良的教育方式,父母得改!
教育成长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可爱,招人喜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更是父母的心声,一旦孩子犯错了,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做错了,熟不知是自己的教育方式造就了一个个的问题儿童。 下面儿童心理咨询专家就为各位父母盘点一下你们那些错误的教育方式:
一、溺爱孩子
有的家长认为给予孩子更多的照顾、更多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而且这样宝宝才会很快乐很幸福。但也有家长认为,对孩子的爱可以很多很多,但是方式要选择正确,如果把方方面面照顾周到、无微不至包办到底当成是爱,那就会成为溺爱,孩子反而没有幸福感。
被溺爱的宝宝更难感觉到幸福和快乐。幸福和快乐通常是和满足、感恩等积极情感如影相随,家长无原则的满足、迁就,会让宝宝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他不需 要去感激任何人,甚至还可能任性、脾气暴躁、自理能力差等。当他开始进入幼儿园生活,弱点就暴露无遗,很难处理好人际关系,不管是老师还是小朋友都不喜欢这样的宝宝。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一个曾经以为自己是小皇帝的孩子,一旦陷入巨大的落差中,就会陷入痛苦中,严重的心理就会留下不正常的种子。
二、批评式的比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父母用熟悉的同学或同龄儿童的优良表现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诸如“你看看你的同桌”、“邻居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之类的话整天充斥在孩子的耳朵里,作为一种教育策略,这样的提法如果父母引导得法,可能会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小伙伴作为正面榜样 会对自己的孩子带来很多积极影响,但相当多的家长出于严重的攀比心理,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孩子往往成为模式化教育的牺牲品。
三、忽视榜样的力量
做了父母,你们当然知道给自己的孩子做个好的榜样有多么重要。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爸爸妈妈也能提醒自己,“孩子在学着呢,要做好榜样哟。”可事实并不总是如此,有时,父母做的并不正确,相反却扮演了坏榜样的角色。
四、照书本培养孩子
孩子就像那稚嫩的幼苗,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精心地栽培。幼苗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是不同的,就像柳树需要生长在水旁,松树却可以生长在岩石中一样。每个孩子因为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作为父母必须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然后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决定教育的方法。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孩子独特的学习优势。千万别将孩子的学习优势当成了缺陷而将它给磨掉。那样孩子就将失去他原有的灵性,孩子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将消失殆尽,能够培养出一个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都算很幸运了。
一、溺爱孩子
有的家长认为给予孩子更多的照顾、更多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而且这样宝宝才会很快乐很幸福。但也有家长认为,对孩子的爱可以很多很多,但是方式要选择正确,如果把方方面面照顾周到、无微不至包办到底当成是爱,那就会成为溺爱,孩子反而没有幸福感。
被溺爱的宝宝更难感觉到幸福和快乐。幸福和快乐通常是和满足、感恩等积极情感如影相随,家长无原则的满足、迁就,会让宝宝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他不需 要去感激任何人,甚至还可能任性、脾气暴躁、自理能力差等。当他开始进入幼儿园生活,弱点就暴露无遗,很难处理好人际关系,不管是老师还是小朋友都不喜欢这样的宝宝。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一个曾经以为自己是小皇帝的孩子,一旦陷入巨大的落差中,就会陷入痛苦中,严重的心理就会留下不正常的种子。
二、批评式的比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父母用熟悉的同学或同龄儿童的优良表现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诸如“你看看你的同桌”、“邻居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之类的话整天充斥在孩子的耳朵里,作为一种教育策略,这样的提法如果父母引导得法,可能会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小伙伴作为正面榜样 会对自己的孩子带来很多积极影响,但相当多的家长出于严重的攀比心理,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孩子往往成为模式化教育的牺牲品。
三、忽视榜样的力量
做了父母,你们当然知道给自己的孩子做个好的榜样有多么重要。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爸爸妈妈也能提醒自己,“孩子在学着呢,要做好榜样哟。”可事实并不总是如此,有时,父母做的并不正确,相反却扮演了坏榜样的角色。
四、照书本培养孩子
孩子就像那稚嫩的幼苗,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精心地栽培。幼苗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是不同的,就像柳树需要生长在水旁,松树却可以生长在岩石中一样。每个孩子因为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作为父母必须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然后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决定教育的方法。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孩子独特的学习优势。千万别将孩子的学习优势当成了缺陷而将它给磨掉。那样孩子就将失去他原有的灵性,孩子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将消失殆尽,能够培养出一个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都算很幸运了。
五、过度干涉孩子生活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驱使儿童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动力,也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步。儿童好动,难免会有一点危险,如果仅仅为了孩子的安全,处处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动,不仅禁锢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父母处处担心孩子出乱子,这是父母懦弱胆怯的表现,它会无声地传递给孩子,为孩子所继承,所仿效。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胆小、怕事、神经过敏,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是很难立足的。过度干涉会培养出一个性格暴烈和软弱混合为一体的孩子,这种孩子在社会上别人骑在他头上,也会一声不吭、忍气吞声;可是在家里却称王称霸,拿父母当出气筒。
六、忽视孩子的情感需要
大多数成人眼里,孩子们一个个都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其实这是个错觉,孩子和成人一样,也有烦恼和情绪,有情感需求,比如情感的满足,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宣泄,等等。 因为这种错觉,做家长的在家教过程中便经常陷入两种误区:一是给孩子保姆式的爱,事无巨细地为孩子做好一切,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另外一种则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与特长培养上而忽略其他。
七、威吓孩子
虽然绝大多数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体罚、恐吓孩子是不好的了,但也有些人依然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他们说,小孩就同小树,总要时常剪剪枝。此话乍听有理,但孩子毕竟不同于小树,他有自己稚嫩的心,有自己的自尊,有着很易受伤害的小小身躯。所以,威吓虽然可能收到一时之效,但却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后果。
八、随意批评
人们在产生负面情绪后,会向比自己弱势的一方去发泄,弱势的会向更加弱势的一方去发泄。造成恶劣情绪的连锁反应,最后的那个环节便成为受伤害最严重的对象。这个原理就叫做“踢猫效应”。它提醒我们,不要把个人的负面情绪带到与别人的关系中,否则,会产生一系列连锁的负面反应。很多家长放任自己的恶劣 情绪泛滥,有意无意地让孩子经常处于被抛弃,被忽略,被恐吓,被羞辱,被压抑的状态下,内心充满了恐惧与忧伤,孤独与无助。这样的孩子长大就会形成怯懦、自卑、固执、狭隘、崇尚暴力的负面性格。面对年幼的孩子,家长更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成了你不良情绪的“垃圾桶”。
以上这些不良的方式你占了几个,这些虽是一些小事,但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