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消失”的爸爸重回家庭教育
个人日记
让“消失”的爸爸重回家庭教育
2013-10-21 来源:包头晚报
日前,湖南卫视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热播,让亲情与爸爸的话题急速升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网友感叹:“以前都是他妈妈带孩子,从此,我再也不会缺席孩子的成长。”长久以来,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总是担任“配角”,对于孩子的照顾与关爱远远不及妈妈, 其实,父亲角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孩子身体、智力、情感、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孩子最讨厌这样的爸爸
有调查显示,孩子最讨厌太严厉、不陪伴、不幽默的爸爸。据有关数据显示,五成父亲很少陪孩子,七成的孩子上学放学都是由妈妈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接送,两成左右的孩子几乎一天到晚都见不到爸爸。在走访包头市各小学的过程中,记者发现,现在小学阶段管孩子的还是以妈妈为主,不仅照料孩子生活,还要抓学习,不少家庭里,爸爸只是充当“救火员”的职责,孩子出了问题爸爸才出现,可管时才发现因缺乏共同语言,想救火其实很难。一位小学生的妈妈说:“孩子爸爸工作太忙,平时都是我接送孩子上下学,给孩子做饭,辅导孩子学习。”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孩子缺少和爸爸相处的机会,就会产生疏远、害怕爸爸的现象,尤其是男孩,缺少爸爸的陪伴就会怯懦、胆小,没有自信,不像个“男子汉”。
除此之外,“爸爸太古板,一点也不‘搞笑’”是很多孩子对爸爸的评价,一脸严肃未必能够成为一个好父亲,现代的好父亲需要幽默感和亲和力,幽默的爸爸带出的孩子也比较聪明,应变能力强。
爸爸带给孩子的独特品质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里,“男主外,女主内”影响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但中国还有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说明孩子性格、品行的形成与爸爸的教育脱不了干系。爸爸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了解他们生活的快乐和烦恼,无论对于男孩还是女孩,父亲都是他们的典范,如果说妈妈更注意细节和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爸爸则要注重对孩子品质的磨炼,特别是在关键人格的形成时期,父亲的指导最为重要。男孩需要从父亲那里学到坚毅的品格和“男子汉气概”,女孩则要从父亲身上学到与异性交往的经验以及待人接物的能力。
爸爸和妈妈应该共同分担养育子女的责任,爸爸不能片面地认为照顾孩子只是帮妈妈分担压力,而是彻底地认识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坚强、自立、勇气等品质,都是在父亲的鼓励和积极参与下培养起来的!
放下自尊,与孩子平等对话
在《爸爸去哪儿》中,有一个细节非常令人关注,某位明星爸爸总是蹲下与孩子交谈,两人眼神的交流透出了平等,爸爸也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父亲的尊严不可侵犯,孩子看爸爸是居高临下的“统治者”,父亲看孩子,则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更需要的是平等,正因为爸爸是家里的“权威”,因此得到爸爸的关爱让他们更愉快。爸爸要尽可能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对话,多用商量的口吻征求意见,少用命令的口吻指使孩子。孩子更希望父亲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只是动辄训人的长辈。
与孩子平等的交流、相处,尊重和赏识孩子的态度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有些家长过分地呵护孩子,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例如,擦地需要挣多少“小费”,帮爸爸揉肩膀又需要多少“回报”。这样的“平等”只会让孩子在溺爱中长大,却不懂得感恩和奉献。拿家务举例,爸爸和孩子可以一起参加家务劳动,擦地板时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擦得又快又干净,让妈妈当裁判。孩子得到的“奖励”是与爸爸相处的欢乐时光和做家务的自豪感,而不是物质上的给予。
带着孩子“疯玩”,让爸爸与孩子共同成长
美国一家网站推荐了几个爸爸与孩子相处的方法,如打闹、放松、欣赏孩子、与孩子一起对妈妈表达爱等等。“打闹”实际上是一种游戏,能让孩子和爸爸消除隔阂。爸爸陪孩子玩耍更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和体质的增强。爸爸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一般都优于妈妈,妈妈一般都比较感性,会将负面情绪传达给孩子,爸爸则更为理性、乐观,经常传递给孩子正面的力量。对于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如跑步、骑车、游泳、球类等,爸爸的陪伴和指导,能让孩子玩得更积极。
除了日常的家庭活动外,爸爸还应该带着孩子去冒险,去感受大自然,有爸爸的陪同,孩子的勇气和胆量都会增加,学会独立的生活,很多家长在遇到户外游戏时,经常恐吓孩子“这里太危险”、“那里不准去”,这样下去,只会使孩子没有勇气去尝试新事物,磨灭了孩子的冒险精神,使孩子缺乏创造性,作为爸爸,应该让孩子在尝试的同时学会适可而止,避免危险的发生又鼓励孩子不断发现新事物。
文章评论
怡雪【微信mn316326999】
家庭教育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夫妻共同的努力,父亲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长,但凡有责任感的男人都懂得孩子是双方的,不是女人的私有财产,我希望我们一起陪孩子成长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