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个人日记

   陪朋友去寿光考察,坐着大巴跑高速公路,看着车上的里程表,来回也有700多公里。
   时值盛夏,炽热的太阳似乎总是悬在头顶上,把它无穷无尽的光和热,毫不吝啬地撤向山东大地。大气似乎凝固了一般,连树捎都不摆动,整个半岛大地象一个巨大蒸笼一样,闷热难耐!这样的天气,用俗话说:三天不下一小旱,五天不下一大旱,何况半岛已经很久没下一场透雨了。
    放眼望去,大片的春玉米都卷着叶子,耷拉着脑袋,杆子显得又黄又短;秋玉米只有一尺多高,如果不能及时浇水绝产已成定局。今年是山东半岛四十年一遇的旱灾年,没有水利条件的耕地大量减产或绝产是笃定的。干涸的土地,龟裂出一道道大裂缝,蜿蜒曲折着,似乎在朝天呜咽呻吟:水!水......
    凝神注目,在连绵成片的庄稼地周围,没有看到一处水利设施,即这些耕地都是非水浇地,均是靠天而收的,遇上这样的大旱之年减产甚至绝产不可避免,经济损失也无法准确统计。
    有人说,山东半岛三面环海应当是个降水丰沛的地区,不应当是较严重缺水的地区。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与此相似,我们看看世界著名的中东地区,这是公认的缺水干旱区,到处是戈壁和沙漠,象阿拉伯半岛的沙特和也门基本上就是一个沙漠国家;然而它也是一个半岛,南面是狭长的红海,北面是波斯湾,东面是阿拉伯海,被大海三面所围,但年降水量却只有十几毫米,极度缺水地区,那里油比水贵。
    一个地区它的降水量的多少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象我们山东半岛年降水量平均只有600多毫米,连靠近大西北的北京地区年降水量还有800多毫米呢。

    车驶进潍坊地界后,发现大片大片的生姜地,每块地四周都插着竹杆支架,支架顶端都挂着网子,网孔很细密。我不懂生姜种植技术,只是冒昧猜测:大概生姜不喜强烈的阳光,挂上网子阻隔部分阳光的照射,能大幅度地提高生姜的产量。据说种一亩生姜纯收入有一万多块钱,比种粮食收入高一倍。地里生姜的长势都郁郁葱葱,地面也很潮湿,很显然离生姜地不远一定有水源,估计是打有深水井吧。 
   车子经过若干县级市地盘,例如栖霞,莱阳,莱西,平度等等,极目远眺,看到一幢幢高大挺拔的住宅楼矗立在远方,若干大楼的旁边笔直站立着一座座塔吊,很显然它们还没有峻工。这些高层住宅的兴起,预示着城市化的步伐在高歌猛进着。
    人的第一需求是吃饭,首先要健康地活着,然后才能谈其它需求。城镇化是每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必须经过的步骤;但农业永远是国家的最基础的产业,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如今,地球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球变暖的趋势很难逆转,这就意味着,象山东半岛这种本来就缺水的地区,形势将会日趋严峻,很可能变成十年九旱状态。国家已经在多年前采取了“南水北调”,“引黄济青烟”等重大水利工程。但那只用来解决城市吃水的问题,要将这些水用于农业,还有大量水渠工程未建,即“最后一里路”成为我们的瓶颈!为何不能进行改革,转换思路,创新机制,把一些投向房地产业的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甚至外资引导到配套水利工程上来呢?同样也能拉动GDP的增长啊,这项事业是大有前途啊。旦愿我的这个想法其实早已成为政府的政策,我是杞人忧天了。
     看着大片大片的农田,在赤日炎炎的阳光烘烤下,禾苗枯死,面临绝产,心中焦急啊,但也无能为力。











文章评论

慧儿

大哥忧国忧民,我等的楷模![em]e179[/em] [em]e100[/em]

~~雪莲 ~~

日志写的很好!大哥知识面很宽!干旱地区就应该多打几眼深井,兴修水利保农业!

兴修水利,科学灌溉,让每滴水都是有效水。

竹子

竹子以一颗真诚的心,为你送来一束带露的心花,让这美丽的心花装点你多彩而繁忙的生活。也愿自己是一缕清风,轻轻地吹走你疲乏烦忧。无论你身在何处,我的祝福永远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