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沙保卫战》观感(一)

个人日记

    从1939年——1945年国民党军队与日寇在湘北长沙一带共进行了四次大规模战役,史称一,二,三,四次长沙会战,国军战役总指挥都是薛岳。电视剧就是依这段历史为背景改编,加工拍摄的。我粗略地看了几集(里面虚构的一些爱情戏,没有看)感到,要想真正看懂这部电视连续剧,必须对整个二战历史有大概的了解,尤其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史有基本的一些知识才行,否则只能看的稀里糊涂,似懂非懂。

   战役在湘鄂赣几十万平方公里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双方动用的兵力累计达到百万人次以上,波及影响到的百姓多达数百万人,时间断续长达6年之 久。如此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就为电视剧制作者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原始素材,给作家创造了广阔地想象空间,依据基本的历史事实,编制出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剧中人物一个个血肉丰满真实可信,虽然他(她)们非真人真事,但依然无可厚非。真正的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才能有感人的魅力。

   在中共的军队中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然而在国民党军中也有“花木兰”式的女英雄——唐桂林,可她的感人事迹却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不为大陆人民所知,这是对英雄的不敬,是对历史的亵渎!
    唐桂林出生在贵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她兄妹4个只有一个男孩儿,却收到了家中要出一个兵的通知,为了给家族保留一线香火,她决然女扮男装替哥哥充军。到军队后连长看“他”个子小就让其当重机枪射手,这样他平时就可空手行动,有另两人抬重机枪,但重机枪手在战斗中面临的风险最大,因那是军中最强的火力点,是敌人首先要攻击的目标!唐胆大心细重机枪打得相当准确,在历次战斗中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多次立功。在长沙会战中他们所在的部队坚守一个山头,在敌飞机大炮的猛攻下,战友基本上全死的死逃的逃,他也被炸弹炸断了一条小腿而血流不止昏了过去。当他苏醒后,看到日寇正蜂拥而上,他咬着牙忍着巨疼一条腿跪在地上,操起重机枪猛烈地扫射,大批敌人倒在他的枪口下,只身守住了阵地,当增援部队上来后,他又昏了过去。这是在炮火连天硝烟滚滚,鲜血淋淋的战场上,面前是凶残无比的日寇,连一些男兵都吓得逃走了,一个弱小的且重伤在身的女人能毫不畏惧英勇作战,真可谓中华奇女,花木兰第二当之无愧!
    在后方医院,当医生要给他脱衣服治伤时,他说啥也不肯脱衣,医生很生气,经过多次劝说,最后他不得不向医生说明:我是一个女人......如果剧作者能把唐桂林的事迹经过艺术加工后揉到剧中,我想也一定能为电视剧添光增彩。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一条重要的支流,它从湖南南部纵贯全省向北流动,在北部的岳阳处汇入长江;长沙位于湘江的中部。从北部的岳阳到中部的长沙,湘江也有四条都呈东西流向的支流汇入其中,它们从北到南排列着分别是:新墙河,汩罗江,捞刀河,浏阳河。薛岳的部队就是依托这四条河流为天然屏障,构筑工事层层阻击日寇。

  电视剧对国军战役总指挥薛岳浓墨重彩,塑造得光彩夺目。薛岳本人身高很矮,大概也就1米6多一点吧,相貌也平平,基本属于“掉人堆儿扒拉着也不一定能找到”的那种人。但塑造他的演员却是一位美男子,身材高大匀称,相貌英俊,一亮相就给人鹤立鸡群之感,再穿上当年国军军服(虽然那时的军服不论是面料还是款式均无法与现代军服相比),扎上武装带佩上手枪,依然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啊。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毛泽东,邓小平,刘伯承,彭德怀等打江山那一代共产党领袖们仍然健在的话,虽然他们也有博大的胸怀,但这部电视剧无论如何也不会拍摄的。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在国军将领中对共党部队杀伤最大的就是薛岳所指挥的国军。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从江西于都出来,在湖南的湘江与阻击的国军一战,中央红军从八万多人一下子就损失了五万多人,红军士兵的鲜血染红了湘江水!这是中共军队伤亡最惨重的战役,至今中共军队的高层指挥官仍对这次战役的经验教训念念不忘。时任国军总指挥就是薛岳,红军的指挥权在李德,博古这些根本不懂军事却又自命不凡的家伙手中。中央红军从江西辗转到达陕北走了二万五千里路,薛岳指挥的国军也走了同样的路程,一直跟在屁股后面追杀不休。因此共军从上到下对薛岳是相当忿恨的,要用电视剧去美化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况且在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期间,薛岳在与共军的血与火的较量中屡屡败下阵来,中共哪一位将领能服气他! 

     然而光阴荏苒,那段凄风血雨的历史已经过去70多年,创造那些事件的英雄们也已作古,那些深仇大恨在共产党的后人身上由于未曾亲身体会也已淡化了——时间能消磨淡化一切怨恨。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蒋介石,薛岳,陈诚,李玉堂,王耀武,方先觉等国军人物,不论怎么说,也不论他们做过多少错事,他们曾指挥国军在长沙附近与凶恶的日本强盜进行过英勇的博杀,也有二十几万国军将士长眠在湘北的大地上,同时也消灭了10多万日本鬼子,大大延缓了日寇亡我中华的步伐!就凭这一点,我们后人就应当对他们的英勇壮举而歌功颂德!不容置疑地认为他们也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仅此才能告慰那些长眠在湘江大地上的英灵,才能对得起我们的良心。《长沙保卫战》这部电视剧达到了这一效果,赞!

   改革开放前,大陆的一切媒体对蒋介石的描述都是众口一词:大独裁者,狡诈阴险惨忍,双手沾满了共产党员鲜血的刽子手,出尔反尔的政治流氓。我有一位网友是中学的历史教师,向她询问了现在教课书中关于对蒋的评价问题 ,得到的回答是——没有变化仍是原来立场。反正不知别人怎么看,至少在我的脑海中蒋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长沙保卫战》并没有把蒋妖魔化,而是把他作为中国抗战正面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来塑造的,还原了蒋介石的一个真实的侧面,蒋是一个有血有肉且精明过人的政治家,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其中一个镜头: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加入二战。当蒋得知这一消息时,他激动的不知所措,连连说:这场战争日本输定了,输定了。可见蒋介石的解是一位有战略远见的政治家。

  
    
   《长沙保卫战》对蒋介石的刻画我是认可的。一个镜头:当陈诚向蒋报告:第33集团军司令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在随枣战役中英勇阵亡的消息时,蒋介石的眼中立即涌满了泪水,哽咽着对部下说:一定要把张将军的遗体运回重庆,要厚葬将军!充分说明蒋介石对自已骁勇善战的部下也是爱护有加的。蒋手下有那么多战将都对他忠心耿耿,开口闭口“委座长委座短的”,如果蒋没有恩威并举的手段,绝不会有这样的效果。冯玉祥,闫锡山,李宗仁,陈济堂等等个个都是雄心勃勃,不甘人下独霸一方的枭雄,经过多年的缠斗,最后都让蒋给逐一降服了(虽然这些人内心深处仍然勾心斗角,心环叵测,但至少表面上都承认蒋的总统地位),可见蒋的确是一个胸有韬略腹有良谋的政治家。李宗仁与蒋明争暗斗几十年,他对蒋有一个入木三分的评价:“蒋介石治理国家,管理军队他不行,但玩弄权术是世界第一!”

   第二次长沙之战,当第九战区的左臂右膀10军和74军,由于战区密码遭日本破译而被日军重重包围,长沙城危在旦夕的时候,蒋作为最高统率审时度势,果断做出让第四战区陈诚的部队,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法猛攻湖北宜昌,立马扭转战局,使日本为了保宜昌不得不撤兵长沙,解了长沙的危机。这一历史事实充分展现了蒋作为国军统率的大局观和良好的军事素质,也是令人称道的。
   
    薛岳第九战区司令部通信处中,长相漂亮的女通信官柯丽娟被日本特工收买,向敌人泄露了密码,使第二次战役国军处处被动,险些导致战役失败,这只是电视剧编得一个情节。实际情况:密码被敌破译是真实的,但俊美的女通信官和日寇间谍却是虚构的,是日本第11军司令部一个通信参谋经过几天几夜的潜心研究,破解了国军的密码。不过,使我不解的是,一个堂堂的第九战区司令部怎么只有一套密码呢?为何没有数套备用密码?这也是军事常识啊,如果真是如此,足见国民党军事素质也太差了。
     第三次战役新墙河阻击阵地上,川军20军一个营的士兵,当士兵们听说对面敌人就是参加南京大屠杀的第6师团时,许多士兵把新衣服全穿上了决心与阵地共存亡,全营500多名勇士全部牺性,是历史真实。但实际情况比电视剧中还 要惨,500多人没有一具全尸。当战斗结束后,附近的老百姓们到高地上去掩埋遗体时,看到战场上如此惨象,都不约而同地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