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水(心理咨询师)
欢迎访问我的空间小站.
首页
生命如水(心理咨询师)
评论列表
导师分享 | 内在小孩之“断奶”与需求跨越
个人日记
点击上方“Healinglight”可以订阅哦!
在我们潜意识的最深处,有一个巨大的受伤空间,它存储着我们从源头分裂后所有的伤痛记忆,一分一毫都不少,一点一滴也不遗漏。鉴于灵魂学习功课的需要,在降生前,我们会为自己“定制”一系列的体验:原生家庭的状况,原生父母的特性,以及我们所吸收和经历的伤痛和定义。因此,从现实角度来看,我们不需要过多的回溯往世(好奇玩玩也就另当别论),毕竟,今生这个经历是立足于灵魂学习的定位点而顺延开来的,看到今生,尤其是6、7岁前的决定性体验,已经足够。由于我们很多伤痛记忆都是儿时经历造成的,因此,从心理学上和心灵疗愈上引入“内在小孩”的概念也就入情入理。不过它只是一个隐喻,它从狭义上指你幼时的受伤体验,广义则包括你累生累世的受伤体验。内在小孩可以是3岁,也可以是50岁,取决于你疗愈的是哪个年龄段的伤痛。
AFRT释放法在内在小孩的伤痛疗愈上可以帮助案主从非常深的层面去释放久久压抑在体内的,“不理性不成熟不靠谱”的情绪感受。在释放的过程中,很多案主会突然用小孩的状态去哭叫,有些会不断的做出吮吸的动作----也就是直接进入到创伤本身去把当时压抑的或是未被满足的需求一并释放出来。这种最早期的情绪能量是巨大的,如果一直不被触碰到,案主可能会进去一下然后就出来还原麻木的状态,或是进去后无力走出来。很重要的,还是需要看到案主本人在哪个阶段,之前有无释放的经历,即使是经历类似创伤的两个人,所释放的程序和疗愈的速度可能有天壤之别。
疗愈内在小孩,光释放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帮助内在小孩改变创伤记忆,也就是潜意识对创伤记忆的认识,然后最后一环,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帮助内在小孩断奶,去跨越内在小孩的需要,在给她关注的同时也真实的看到自己是“成年人”这个事实。这一点是很多疗愈工作中被忽略掉的:正是因为案主的内在孩童有“依赖”和“受到关注”的需求,很多疗愈师选择去扮演知心姐姐和完美母亲的形象,一旦疗愈结束,双方不再有合作关系,案主还会不断地希望持续的从疗愈师那里获得滋养,但凡疗愈师开始回避,案主就会觉得受伤受骗,进入到一个麻烦的循环。因此,一方面,我们有责任让案主看清自己是个成年人,需要为自我的疗愈负全责,同时,我们也要有界限,在无条件接纳的同时去坚持疗愈的原则,并且帮助案主跨越或是指明跨越的方向(有些案主需要经历更长时间的疗愈才能达到需求跨越),让案主看清和疗愈师之间是合作的关系,而不是谁救谁谁欠谁的关系,也需要案主完全的尊重疗愈师的时间和付出,配合疗愈。
内在小孩最难跨越的模式之一,就是“需要爱和肯定”。很多时候,我们去上了工坊或是课程,感受到了美好的接纳和爱,非常向往,即使回到家中也不断的将对爱的缺失投射给授课老师或是遇到的某个人,并不断的告知自己的近况和进步期待得到指引和赞赏。我之前也碰到过不少,说句不好听的,到最后会成为一种困扰,对于老师是,对于学员也是卡在模式上无法“断奶”。很多时候,我们疗愈的目的,是想改变周围的人对我们的看法,来回馈给我们内在小孩爱和滋养。这条路肯定是行不通的,也只有你看到周围的人就是周围的人,无力去圆满的满足你,也许能很不完美的满足你需求的一部分,也仅仅如此。也只有你选择去跨越这个需求,很臣服的点头接受“事实就是这个样”,然后以成年人的负责态度去面对自我的人生时,你才真正的疗愈了这个模式,内在的力量才得以又见天日
。
当然,疗愈内在小孩的过程是比较艰苦而强烈的,不过比这个更严重的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了解自己还卡在“孩童模式”,生活不如意还是怪政府社会,老公找小三还是骂和怨,或是活在恐惧和莫名的不安中,等等。因此,我鼓励大家利用这个平台的资源,去逐个的疗愈内在的受伤空间,然后在经历若干“暗夜”后让自己跨越“孩童需求”。这样,我们可以避免把我们的爱人变成我们父母的样子,避免把我们的孩子变成我们的内在小孩。
在疗愈内在小孩的初期,很多人会连接不上或是完全没有感觉。这次工坊,我就迎来一个女学员,第一次参加释放工坊,脸色比较黄,几乎没有什么表情,敲打是完全的进不去,更别说连接内在小孩。不过在她面无表情的讲完她的故事,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痛的:她从小父亲就不再身边,妈妈脾气不好,要工作又要带她,因此经常拿她发泄,用她的话讲“看我就像看仇人”。试想,一个在这样一个没有爱却充满家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孩,她必须用压抑和逃避去“存活”下来,麻木是她潜意识的保护机制,时间长了形成习惯,在工坊上,她自然是不知道如何进入情绪。不过她的身体很敏感,一到我这里就不断的上厕所。在疗愈她的内在小孩上,我是很谨慎的。第一天,我们用无条件的拥抱去打开她的防备,当她慢慢放松下来就开始抽泣。我了解她先进入的是无力和悲伤,背后有非常多的愤怒,但是没有力气去表达出来,因此,我选择慢慢来,一层一层进入。第一天下午她就一直在哭。第二天结组,她又完全的没有情绪,把和他结组的男生给愁坏了。我当下做了个决定,上去就扇了她两个耳光,问她:“你妈是这么打你的吗?”当时我手直哆嗦,心里说有没有太重啦。她当时就委屈的哭了,进入到小时候的场景,这个个案我用了通灵疗法,进入到她内在听到“合约”两个字。和她沟通问她为什么签合约,她当时回答是为了学习爱。当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她的根源模式:灵魂必须通过痛苦来学会爱。我们随即根据这个模式进行疗愈,看到她让自己生生世世经历痛苦,去学习爱,在她看来,其他的方式她都学不到爱。敲了一段时间,她和“高我”杠上了,非常愤怒,不肯原谅高我把她弄下来受苦。然后自己又冲到厕所哭了好久,就是不要原谅。原则上我们是一起要跨越这个合约,在高我的帮助下认识到“苦中爱”她已学到,这个功课可以过了,合约可以解除。可是她就是愤怒,宁肯受苦也不愿意原谅。她自己骂够了还坐在沙发上吃水果,中场休息一下,我们都笑死了。最后我也没逼她,说这一关我可以和她一起过,过不了也没关系,决定权在她。
随后下午让她躺下来个案,不仅解除了合约,还疗愈了她和妈妈深层关系,体会到和妈妈一直有着紧密的爱的连接,不过双方只会用“恨”去维系这个爱,很多内在的结也就随之解开。在我决定结束时,她很敏感的说海底轮跳,我说这是压抑的性欲(妈妈和她的),需要接下来去疗愈,循序渐进。临走,我们紧紧的拥抱,她很坚强乐观的要求加群持续释放,去深入疗愈和妈妈的关系。
这是个内在小孩疗愈初期的例子,有些时候,我们的确需要用些非常手段去打开自己的墙,爱是主导力量,同时也要求疗愈师放下框架,灵活的顺应宇宙的指引去切入。如果你还处在疗愈的初期,那么,断奶和跨越是你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去觉察我们自身把内在小孩的需求投射出去的行为,去观察我们行为背后的“潜台词”,问自己,我这么做是想满足自己什么需求?你需要做的,是从身体和潜意识中释放内在小孩卡住的负面情绪能量,可能是深层的恐惧、悲伤、被抛弃感、愤怒等等,然后逐个的改变对每个创伤经历的看法,原谅与接纳,最后即需要跨越需求,实现真正的断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来参加课程具体学习转化潜意识模式的方法,并实地的进行内在疗愈工作,彻底瓦解我们的“孩童模式”。
疗愈的花瓣Healinglight微信号:healinglight更多疗愈资讯请关注“疗愈的花瓣”微信公众平台
文章评论
空间小站
©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