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了的人生传奇——纳兰,不只是爱情
个人日记
淡淡の风 编辑
人们只看得到烟花的绚烂,却不知烟花的寂寞……
人说三月花开不败,那是一种繁盛到凄的一种美……
一如容若的词在词坛上是一朵奇葩,而这样的“美名”又积淀了多少的心伤
听着爱的主题,笛声悠扬,真希望就顺着笛声,不知能否可以穿越时空去抚平那样一个男子眉间的忧愁……让我觉得如果只是这样又怎么会有那样动人的词呢……容若啊……如鱼饮水般寂寞的烟花···
《纳兰容若词传》中的容若是个内心永远纯洁的孩子。只因他对爱情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从来不属于弱者。虽然我们已无从考究他爱的究竟是他妻子还是沉宛,而他却始终是那个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他的一生一直都是一段三百多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第一次感受容若的才华是那一句“一生一代一双人”的希冀,却又“相思相望不相亲”的惆怅。一直以来,纳兰词都是我内心的最柔软的地方,一经触碰,便溃不成军,而容若却又像个要不到糖的孩子,愈是得不到就愈加渴望,而终只能黯然神伤,仅留下莫名的伤感,留下每一个纳兰词迷对那样一个时代的向往。
不得不说,每个人都是一本耐读的书,唯容若,乃今生所遇唯一一本“不完美是完美”的书。
如郭沫若说的那样:成容若君度过了一季比诗歌更具有诗意的人生,所有人都被他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烟火盛开,催漫山的荼蘼谢尽。
即使过于唯美,哪怕只是个传说,他也一直在我们心里,不曾湮灭。
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
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
药成碧海蓝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
相对忘贫
--《画堂春》
纳兰,不只是爱情
——苏缨、毛晓雯,夏如意合著作品《纳兰容若词传》
纳兰容若度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谢尽。本书是纳兰性德研究的里程碑之作,资深纳兰迷的终极典藏。以人生注解诗词,以诗词注解人生。纳兰性德向世人展示了另一种完美:慧星般的人生,可以短暂,但绝不黯淡或沉沦。
这本《纳兰容若词传》就像其所书写的容若的人生一样,淡雅素净,翻开书页前,以为这是一本如常的书,只是介绍他的词;没想到,却因此误入了他的人生——就如一个到处游玩的孩子,偶然进入一片繁花似锦的森林,既新奇,又满足。
没读之前,只觉得书的封面简洁、美丽,读之后才看懂,那是容若其人的最好写照——那是一朵月光下的荷,淡淡的月色里,它失去了日里温暖的颜色,只披了一身的月华,安静,又孤独;两片飘落的荷瓣,就如零落的梦境,稍稍染上了旖旎的藕荷色。了解了容若的人生和品格,才懂得这个封面是多么恰如其分。
读这本书时,越是看到他人生的繁华之处,就越是感觉苍凉,不但由于容若本身的忧伤气质,更是由于害怕他的人生在美丽繁华之处嘎然而止——清初第一词人,仅仅31年的人生,却至真、至善、至诚,所以至美。读《纳兰容若词传》这部书时,不仅仅是感动,不仅仅是咏叹,不仅仅是钦佩,更有一种诗意的心情,一种缠绵的胸怀,一种仰慕的倾心。
一般的传记作品,平铺直叙,不徐不惊,娓娓道来,通俗易懂。然而,却好似进入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一个难以走出的围城,没有新意,没有惊喜。《纳兰容若词传》却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以纳兰容若的词为主线,以纳兰容若的情为框架,以纳兰容若的爱为血肉,以诗化的语言,戏剧般的场面,将我们带入了纳兰容若的繁华生活、真诚性情、词的颠峰,爱的痴心。这将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传记作品,这将是一部通俗化了的人间词话,这将是一部诗化了的人生传奇。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读到了纳兰容若的文学成就。三百多年来,从词坛才子们推崇宠爱其词,痴男怨女们动辄引用其句的情景,我们就可知纳兰容若在词坛的地位了。我们读其词,体其韵,观其行,不得不佩服其才其情其心,其哀感顽艳的词风,起荡气回肠的情真,其诗意一样的人生,让人叹谓再三。可以说,纳兰容若是中国清初第一词人,是继往开来的杰出词者。更何况,纳兰容若不仅仅是自己填词,还主持编辑了《今初词集》这样一部在清代文学上有着一定地位的标杆之作,还主持编辑了《通志堂经解》这样一套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上有着一定地位的著作。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缠绵情怀。从相识相知表妹情犊初开,到表妹嫁入红墙空留思念与遗憾;从秋水轩唱和填词《贺新凉》,邂逅月白色绣衣裙的少女,引起的一场悸动;从与卢氏成婚“人生若只如初见”,两情相悦尝尽人间春色,以至痴迷卢氏排斥二房颜氏,到为卢氏早逝的大悲大伤大痛;从家人为其选了续弦官氏,到词赋之中对卢氏的相思之句;从仰慕以词为媒神交已久的才女沈宛,到终于走到一起相处的一段难忘时光,到“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的叹息之声,无不表露出纳兰容若的痴情与深情,相思与缠绵。难怪那时京城少女一见倾心,以得到一睹纳兰容若芳容为荣;难怪今时文学少女仰慕倾情,以吟颂纳兰容若词赋为荣。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真诚性情。在渌水亭里,纳兰容若结识了天下词坛高人,更交到了天下性情中人。从顾贞观、徐乾学、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到吴兆骞。更为难得的是,纳兰容若为搭救当时并未相识的吴兆骞走出宁古塔所做的种种努力,对顾贞观所作出的郑重承诺。这就是纳兰容若,一位富家公子,一代词坛盟主,一个性情中人。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读到了纳兰容若的人生无奈。在当时的社会中,在满人的思想里,要想出人头地,只有仕途一路。可是,纳兰容若不喜欢官场,不善于官场,尽管首次科举时因病受挫,尽管后来还是步入了官场,并且当了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尽管文才了得,尽管跟随西皇帝下江南、吟诗词,有的是飞黄腾达的机会,有的阿臾奉承的良机,但是纳兰容若厌恶官场,所以总也改变不了纳兰容若心中的惆怅,人生的无奈。
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词被代代传诵;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情被人人钦佩;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梦被辈辈重温。而《纳兰容若词传》,就是这样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才有识的纳兰容若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仅是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不仅仅是提炼了纳兰容若缠绵情感,不仅仅是凸显了纳兰容若的高尚品德,更是向我们敞开了纳兰容若那颗火热的、痴迷的、惆怅的心。
《纳兰容若词传》以词立传,以诗写人,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展现了纳兰容若的缠绵情深,值得一读。
是这样的可悲,纳兰的灵魂,纳兰的风骨,都在慢慢的随着娱乐至死的时代而渐渐地远去。
看到现在的一些诗词书,其实许多人都是不懂得纳兰的,在作品中也多少增加了一些读者所喜闻乐见的东西,从而破坏了整体的图书的美感,也导致了现在的这种“纳兰热”的现象,纳兰热是一种好的现象,但是当纳兰变成了众人所娱乐的对象,当街角的大妈都在仿佛如讨论韩国肥皂剧一般讨论纳兰的时候,我知道,我们那个真正的纳兰其实是死了。
变得更加的小众起来,他们不屑和这些世俗的大众化文化融合,也无法融合,在面对所有人的不解之中去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对文化的再造所带来的一切痛苦。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这个时代,不仅仅是因为娱乐,更多的是没有一本真正的可以称之为研究纳兰的大众化兼学术化完美结合的一部作品的出现,将纳兰文化真正的以系统化的方式传播着所有读者的图书。
就这样,我们等了多少年,终于等到了这部《纳兰容若词传》。在看到她的第一眼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书值得买,在淡淡的封面上面,是一种文化完美的融合,古朴典雅,却不是去原本的古典意味的同时尽量的考虑到了所有的读者,采取了现代最完美的设计理念。在我这样对图书整体设计非常读者的面前,她是无可挑剔的完美杰作。
如同书中的那个人一样,完美,典雅。
永远如同一只淡然的孤鹤。
纳兰,那个人,终将在所有的人面前展现他的孤独,他那高傲的精神,他那纯真如稚子的性格,他那完美的追求和他那感人的爱情。
书中采取了不同于其他书的模式,用了十幕来完美的诠释了纳兰的一生,那完美的一生。
如腰封上面所写的那样:彗星般的人生,可以短暂,但绝不暗淡或沉沦。
在这本书中,我们所看到的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我们想象中的纳兰,他将向世人展示的另一种完美。
纳兰的一生是完美。
打开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看到了那个身着白衣的君子,走在烟雨迷蒙的江南,挽着他的灵魂。
前面的前言叫我看到了真正懂得纳兰的人,纳兰只有一个灵魂,而这21克的灵魂,却延续了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影响了几百年来的无数后人。
纳兰,是一个神话,而我们的这部作品,则是解读纳兰的一个神话。
我们在书中所看到的,是按照纳兰不同时段的诗词来解析的一个完整的如人般存在的纳兰,他有着欢乐,有着伤心和苦恼,有着更多的无奈。
在爱情,友情,仕途这些面前,纳兰有着不同我们的选择和不同我们的更多无奈,他是如此的追求完美,心理如同稚子,在这一切的面前,他不得不面对抉择,在灵魂的抉择之中他是如此的痛苦不堪,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也被书中的每一段描写所深深的打动,我们所看到的是那个也会痛苦的纳兰,是那个真正作为热缩存在的纳兰,而不是简单吹捧他的神话。
纳兰,传奇的男子,却终究是人,也有着人的痛苦,还是尤胜常人的。
那种痛苦,无法言明。
在那样的一个时代,纳兰看到了许多,他看到了人性的丑陋,却不屑与之为伍;他看到了宫廷之中的各种无奈,却无法排解心中的苦闷。
纳兰,更多的是一个感性的才子,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而不是那个影视剧中的以谈情说爱为己任的宦官子弟。
书的背面有着这样的一段话:
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
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
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嚣之外;
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文人;
行走于仕途,一生却未情所累;
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
.......
这样一位几乎拥有时间一切的惆怅男子,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纳兰,这真的是你么?
也许,我们所了解的你,也不过是一个假象吧,我们都曾经以所谓的了解你为自己的荣耀,却不知道,你本身就是不被人所了解的,而我们最多也只能是从后人的口中知道那些关于你的事迹吧,而在这本书中,用的是小说的笔法,却在无数的经过严谨的考证之后的所得出的那个历史之上,深度的为我们剖析了你。
你游离在整个世界的喧嚣之外,心淡然如水,在这样心态下,你却忧心着,你忧心的是整个天下,是那落拓文人身上的豪情,是那街角孩子眼中的迷茫,你所忧心的,是整个世界的责任,而你却固执的将这一切都自己默默的担负,你在这样的负担之下,却没有心态扭曲,依然的平静。只是那内心的波澜却不为人知。
无数个夜晚,我们在哀叹你和沈宛的爱情的时候,你们却如此的痛苦,在所有的条件面前,你们面对的是一个相同的结局,而你,毅然决然的写下了那首千古名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那个时候,想必你们都是没有世界的苦恼,可是相爱的吧,只可惜,你们之间,相遇的那天已经结束了。
在写下这首词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纳兰的心在滴血。
为了那无法延续的爱情,为了这许多多的无奈,为了一切的一切。
你孩子般稚气的内心,超越了风,超越了光,你走在了诗词的前面和后面,你纵横在历史之中,变成了那一捆捆的词卷。你是如此的走了,如此的安静平淡无奇。
只是,你必将成为传奇。
我在这部书中终于窥探到了你的内心,你那庞大的理想,你那坚强的意志,你那淡然的风骨,都随着这部书的尾声而深深的刻画在了我们的心上,我知道那个我所喜欢的纳兰已经不是原来的那样,他多了一个灵魂。
重达21克的灵魂。
而这个灵魂,正是这部书,这部完全揭秘了纳兰的《纳兰容若词传》。
在纳兰词的唯美之中,我们走进了一代才子最孤独的内心,去感受到了诗词的力量。在体味了美好的故事的时候,对未来的人身充满了快乐的向往。
这样独特而美好的阅读感受,也许正是书的腰封上面所说的那样吧:以人生注解诗词,以诗词注解人生。纳兰如是,我们的这部书亦如是。
原来,纳兰,不只是爱情,更多的则是一种文化,一种符号,在指导着我们在这个越来越噪杂浮躁的社会中,以一种淡然的心态去面对,体味人生的美好。
这就是纳兰的妙处,也是我们这部书最大的妙处。
感谢这三位作者,我们带来了如此好看的书。
感谢纳兰,给了我们一个关于年少时代最美好的梦。
要知道人一生,孩提时单纯而最美好,情谊总是诚挚而珍贵,爱懵懂才能憧憬,心洁静方显赤诚,而这一切是乎都在最初,不曾磨灭的最初。随着时空变迁,世上没有不变的事物,而那“若”、“只”两字便是多么的无可奈何又让人让痛彻心扉,真假美丑谁能执着如初,那迷惘者、执着者、悔悟者、坠陷者有多少喜怒悲乐,让人世演绎多少生死聚散。
再次读到此话,我知道了纳兰容若,清词第一人,他让人最为熟知的名字是纳兰成德。我无法想象能写出“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样词句的他会是怎样的样子,无法想象他究竟是个怎样的满族旗人,在那显赫的家世里,究竟受到了怎样的文化教育。还好世人都叫他纳兰公子,“公子”的称谓应是平常,但却让今天的我们充满遐想,读过他的词,了解他生平的便知“公子”二字对他是如此的贴切,让人动容。
青梅竹马的情意,凄凄的《别意》,知是红楼第几层?
懵懂的少年,文思才情显露《贺新凉疏影临书卷》,那棵再生的枯白梅。
通志堂的书斋,传是楼的群书,一个满族旗人的汉文化之旅。
渌水亭、词文诗传、酬唱知己,清词的盛世华章就在这里。
五年之期、朋友的承诺,《金缕曲简梁汾》绝塞生还吴季子。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死离别,从此沧海水、从此巫山云,随卢氏而逝的爱,心字已成灰。
但对于容若,我们不必惭愧。我们不但没有夺走他的一切,相反,我们被夺走,他夺走我们的某些部分,调换成他自己的颜色与音节。
在昏黄天际划过苍凉的烟痕,魄散时回归温柔的心,倾听来自神明的声音。也许,纳兰的前世是一滴晶莹的泪,由寒山寺的佛眼坠落万丈繁华......
图文:来自网络 编辑:淡淡の风
文章评论
小鱼儿
纳兰容若的诗词,凄美,绝美![em]e163[/em]
蘅芜沽月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