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一组赏析
诗词讲义
一、词牌格律
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二、韵 :全阕四换韵,两仄两平递转,上下片同。
三、内容 :中性 比较随意
1、昭君怨 赋松上鸥(宋•杨万里)
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已而复去,感而赋之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2、昭君怨 咏荷上雨(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作者的词和诗一样,都善于描写事物的动态。钱钟书的《谈艺录》说:“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虽然,非拓境宇、启山林手也。诚斋、放翁,正当以此轩轾之。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放翁如图画之工笔;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末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
象过首词明明题作“咏荷上雨”,一开始反从“午梦”入笔,起手便不同凡响。假如是梦见阴雨倒还罢了,谁知梦见的正是满湖烟雨,氤氲香气,作者正在这迷人的环境里荡舟花底。——这些描写好象跟主题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用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的美景是公认的,那么词篇就已暗示给你,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更向况梦中的香正是院池荷花的清香呢!散发的“梦初惊”后该是知道身在家中了,然而他却以为还在扁舟,因为他把荷上雨声误作成了雨打船蓬声。这里描写已醒未醒的境界,既自然,又别致,而且更加缩短了西湖与院池的距离。“却是”以下完全离开梦境,并在上半阕已打好的基础上开始了对“荷上雨”的正面咏写。“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的样子。接下去,作者把荷叶上面晶莹的雨点比作真珠,说这些真珠随着荷叶的跳动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象一窝泛波的水银。这些描写动荡迷离,而且比喻新颖,都是“人所未言”者。再说,作者用变幻的手法,把“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词篇的形式同内容一样,活泼而不受羁绊,也体现了杨万里“活法”在抒情写景方面的特殊作用。
3、昭君怨 其一 牡丹(宋•刘克庄)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①姚黄: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
②广陵花:指芍药。③太亏他:言太委屈了牡丹。
④中州:河南省别称。这里指洛阳。
【评解】这首咏物词,借咏洛阳牡丹,抒写忧国之情。上片言洛阳牡丹,独步天下,胜于扬州的芍药,因此说牡丹“若比广陵花,太亏他”。下片抒写惜花之情。但作者之意却不在此,结句揭示了主旨,名为惜花,实惜中州。旧国旧都的哀愁,借对广陵花、济阳花的褒贬抑扬表现出来。
词人写牡丹,多赞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充满富贵气象。总之大都着重于一个喜字,而作者独辟蹊径,写牡丹的不幸命运,发之所未发,从而寄托词人忧国伤时之情。
北宋末年,徽钦二帝被虏北行,诸后妃相随,沦落金邦。南宋爱国诗人念及此辱,无不愤慨感伤,生活在南宋末年的刘克庄,痛感朝廷腐败,国势衰颓,报国无门,故托牡丹以发愤,抒其黍离之哀。
首二句写牡丹的身世。所谓“ 洛阳旧谱”,是指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其中云:“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又云:“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溥家。”姚黄魏紫在当时是牡丹中的名贵品种。这里单举姚黄,是以姚黄代名贵牡丹花种。“独步”二字,准确、简洁地说出这些牡丹的美丽和名贵。词人遥想当年中州繁华,人们竞赏牡丹,姚黄魏紫独占魁首,盛况何等空前?这不仅是深情地赞美,而且也饱含着词人对北方故土的思恋之情。三、四句转写目前。“广陵花”,指芍药和琼花。“杨州芍药,名著天下。”(《遁斋闲览》)琼花洁白而香,有“无双”之誉。(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太亏他”的意思是:芍药、琼花和牡丹都是天下名花,前二者虽经战火摧残,但仍近朝廷,常为词人咏歌。而牡丹命运独苦,沦落于敌人的铁蹄下,犹如昭君,成为朝廷孱弱的的牺牲品。这是对牡丹的同情,也是对朝廷当政者的怨愤。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句,描绘了国破家亡后中州的惨象,同时,也形象地表明了牡丹的处境。盛世繁华时姚黄魏紫,倾国倾城;山河破碎中的一片焦土,牡丹也就只剩下与荒烟衰草,荆榛狐兔相伴的命运了。词人的忧国之心,离黍之哀,也通过这些形象的描写,得到充分的表现。文字极为精炼,含义极为丰富。
“君莫说中州,怕花愁。”蕴含着词人极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怕人说中州的惨境,并非怯懦,而是更翻进一层,说明爱中州之深,言明光复中州之心的迫切,也说明未能渡江驱敌的惭恨心情。在堂堂男子汉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南宋末年,作者那种不平静的心潮是不言而喻的。结句说“怕花愁”,实则是自己愁不堪忍。而词人采用曲折写法,不仅能表现出惜花的深厚情意,而且也能引读者进入境界,仿佛与牡丹相对,见其愁态,而不能无动于衷。
4、昭君怨 其二 琼花(宋•刘克庄)
后土宫中标韵。天上人间一本。道号玉真妃。字琼姬。
我与花曾半面。流落天涯重见。莫把玉箫吹。怕惊飞。
5、昭君怨 其三(宋•刘克庄)
一个恰雷州住。一个又廉州去。名姓在金瓯。不如休。
昨日沙堤行马。今日都门飘瓦。君莫上长竿。下来难。
6、昭君怨(宋•周紫芝)
满院融融花气。红绣一帘垂地。往事忆年时。只春知。
风又暖。花渐满。人似行云不见。无计奈离情。恶销凝。
7、昭君怨(宋•张元干)
春院深深莺语。花怨一帘烟雨。禁火已销魂。更黄昏。
衾暖麝灯落灺。雨过重门深夜。枕上百般猜。未归来。
8、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宋•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二月,是作者为送别柳子玉(名瑾)而作。子玉是润州丹徒人,与东坡谊兼戚友。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时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润州一带赈饥,子玉赴怀守之灵仙观,二人结伴而行。次年二月,苏轼在金山(在润州西北长江中)送别子玉,遂作此词以赠。
上阕写离别时的情景。首二句以晋人桓伊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的典故,以发问的形式提出疑问:夜深人静时,是谁吹奏有名的古曲,将人们从梦中唤醒?此二句暗写离别。次二句融情入景,通过新月、烟云、天空、江面等景,将整个送别情景和盘托出。
下阕遥想“ 明日 ”分别的情景 。“欲去又还不去”,道了千万声珍重,但迟迟没有成行。二月春深,将是“落花飞絮”的时节,景象凄迷,那时别情更使人黯然。“飞絮送行舟,水东流。”设想离别的人终于走了,船儿离开江岸渐渐西去。送别的人站立江边,引颈远望,不愿离开,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着行舟,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又借“飞絮送行舟”表达人的深厚情意,结束全词,分外含蓄隽永。词所谓明日送行舟,未必即谓作此词的第二日开船,须作稍为宽泛的理解。
此词上片写送别情景 ,以景色作为笛声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别时的感伤氛围。下片运用叠句造境传情,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大大扩展了离情别绪的空间。如此虚实结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受到极强的艺术感染。
9、昭君怨 卖花人(宋•蒋捷)
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
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10、昭君怨 春日寓意(宋•赵长卿)
隔叶乳鸦声软。啼断日斜影转。杨柳小腰肢。画楼西。
役损风流心眼。眉上新愁无限。极目送云行。此时情。
11、昭君怨(宋•陆游)
昼永蝉声庭院。人倦懒摇团扇。小景写潇湘。自生凉。
帘外蹴花双燕。帘下有人同见。宝篆拆官黄。炷熏香。
12、昭君怨(清•纳兰性德)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13、一痕沙(近现代•张克家)
锦簇花团轻幰。双马如飞莎阪。坠珥不须停。玉珑玲。
前日学堂见惯。今日教堂觌面。金戒半消磨。奈卿何。
14、昭君怨(近现代•杨杏佛)
题注:(节中作)民国六年作
不怨东风无力。只怨柳绵情切。低首谢东风。恨无穷。
今日匆匆归去。明岁再逢何处。独自莫思量。断人肠。
15、昭君怨 原上柳(当代•蔡淑萍)
题注:1990—1995年 陕西作
不在堤边池畔,不在小园深院。占尽旷原风,舞从容。
一样含烟笼翠,别样柔情似水。月下独吟时,最依依。
16、昭君怨(当代•陈永正) 题注:庚戌作
独夜秋声殷地。万里神游归未。忽见一灯红。小楼东。
毛发风生寒耸。沧海十年无梦。只有梦关山。路艰难。
17、昭君怨 三月晦日送春,依依拈此调同赋(当代•魏新河)
刻意安排瑶席,饯了青春末日。从此不伤春,也无因。
今日为谁相送,明日为谁珍重。莫道有重逢,怕东风。
18、昭君怨 春尽前三日过北洼空军医院(当代•魏新河)
春水弯弯门户,闻道彩云曾住。当日住东门,住西门。
试向花儿借问,问讯那年音信。知是问桃花,问杨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