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的“讨好”行为
个人日记
一个家长和我聊起了她的孩子,她说:她最近发现孩子越来越懂事了,才四岁的孩子,看到妈妈回来,会主动给爸爸、妈妈拿拖鞋、还会像模像样地擦地板、吃饭的时候会给妈妈夹菜、给他爸爸点烟、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以前孩子总把着电视严控器,看自己喜欢的节目,现在孩子却说让爸爸妈妈看。孩子突然变成这样,自己一下子还有些不适应呢?
家长在讲述孩子的情况时,似乎还有些得意。听着家长的讲述,同时也注意到我自己内心的反应,似乎没有因为孩子的变化而感到为他高兴,不由得脱口而出问了一句:你们最近忙吗?她脱口而出,把她最近工作上的事情像倾倒垃圾一样一股脑说出来,话题打开就像开闸泄洪一般,不仅是工作上的压力,还有来自夫妻之间为一些小事的争吵,现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接送都成了问题,两个人的工作都比较忙,没有时间接孩子,很多次去接孩子时,学校里都只剩下我的孩子了,最近好几次老师把孩子带回家,等我们下班了到老师家里把孩子再接回来,很多时候回到家里已经很晚了,很少和孩子有交流,最多交流的就是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这个过程,我只是听着,且看着她,时而点头回应。说着,她突然停住了,也是无法在继续下去,此时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递过了纸巾。
我想,这个故事讲到这里,或许你同我一样不需要再多的解释。但是,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多少家长何曾离开过自己的世界,进入孩子的世界里做做客!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有什么、需要什么,家长们是否清楚!
每一个成人都拥能力照顾自己,可是孩子的这份能力还需要发展,还需要得到支持,在他们还没有完全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照顾自己的时候,他们需要身边的人,尤其是父母。如果他们感受不到身边重要之人的存在,就意味着自己的安全、生存得不到保障,他们害怕可能出现的任何危险。那份恐惧会驱使他们去做一些事情保持与重要的人在一起,也就是讨好行为,希望通过做这些事情得到那份关注。
当一个生命从一开始就学会必须讨好别人来保障自己的权利,去做别人希望他们做的事情,来赢得关注,最终只能成为:从来没有、也不敢倾听内在的声音;他们选择忽略自己的感觉;他们没有想法、也不敢有想法,他们的想法就是去关注别人的想法,他们的梦想就是去完成别人的梦想,自己不再重要……。从此,生命不再属于他,他的人生里没有了自己,他是谁?
如今,不少家长都在抱怨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不孝顺”,生活中的确不少这样的情况。同时,听话、懂事、孝顺都是一些虚泛词,孩子如何做才称得上听话、懂事和孝顺!不同的人都可以赋予这些虚泛词的内容或意义,最终成为控制孩子的工具。在孩子未进入青春期时,孩子为了自己生存和安全的需要,只能用讨好的行为来满足大人要求,被迫顺从;一旦进入青春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孩子们为自己争取权利的行为称之为青春期的叛逆。如果青春期依然没有力量抗拒这种控制,那么,孩子有可能需要付出一生的精力活在他人的世界里,无法活出真正的自己,除非每个生命成为他自己。
文章评论
媛
[em]e166[/em][em]e166[/em][em]e166[/em]很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