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鸽散文之111:初识徐厚魁

个人日记

 

有朋自咫尺来,不亦乐乎。

年后,一直苦于无材料可写,真巧,今天有一个好的材料送上笔来。三月六日九时,校门外走来一位年逾七旬的不速之客,跟我说要求见校长。我问他哪个单位的,办什么事;他说他是市关工委的,来商谈在我校搞几场报告,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热爱新铁岭大铁岭,保护环境及远离网吧的教育。我让他先去办事,回头再登记。

一小时后,那老者回来高兴地说,他与李秀兰校长谈得挺愉快。我仔细打量他:他身材挺拔,衣着整洁,二目炯亮,气质逼人;更兼举止文雅毫不粗俗,言谈风动而不随便。我心中不免窃喜几分。老者在登记簿上写上:银州区徐厚魁。我立马一愣,握住他手,说道:“唉呀!原来您就是徐老,久仰久仰啊!”他略迟疑:“你认识我?”我乐滋滋地说:“可不咋的,早就认识了。激战砥平里,抗美援朝显身手;战斗西直门,抢救伤员立头功——名声显赫,如雷贯耳啊……”他谦虚地说:“过誉了,文笔稚嫩不登大雅,见笑见笑……”我接着说:“读了您的文章,如醍醐灌顶,触及灵魂哪;字里行间囊括了知识与智慧,凝聚了博大与深沉,突显了保家与卫国,展现了奉献与豪迈。”徐老反握紧了我的手说:“谢谢你的夸奖,一见如故啊,一见如故啊——”接着他问我姓甚名谁。我告诉他我也是“晚晴”的座上客,姓张名毓东号寅庄网名新城晓月便是。他惊喜道:“是你——收藏梳子,偷吃鸡蛋,管老婆叫福晋的善写小小说和散体赋的……真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呀!”我说:“是啊,相识更喜曾相知啊。”

他接着送我一篇复印稿,是发表在晚晴上的《凡河新村门前的大榕树》,写得文笔流畅,如行云流水。接着他讲述了他富有戏剧性的人生经历,那真算得上是一部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沧桑诗集呀。他又拿出二十岁时在朝鲜战场坑道前的老照片给我看,嘿,真是个帅哥!他飒爽英姿,精神抖擞。一种潜在的敬仰油然而生。

我俩都产生了岁月蹉跎之感,相见恨晚之叹。末了,我向徐老提了两条建议,一是写回忆录,出本书,再找关系拍成电视连续剧。因为那南征北战的叱咤风云,那右派劳改的坎坷离合,那发挥余热的关心下一代成长的晚晴境界,准保打动观众。他激动地握紧我的手,使劲儿地摇着说:“张老弟,英雄所见略同,英雄所见略同啊;这回我更有信心了!”我第二个建议是,由徐老牵头,把给晚晴撰稿的业余作者联络起来,征得报社支持,成立一个类似学会的组织(晚晴社),每年搞一次见面会,切磋稿件,交流体会,旅游采风等。他欣然同意,并说回去后马上张罗。

远望徐老离去的背影,我很感慨:青春未必都属于黑发之人。寿松外表,花朵心态——徐老不老啊!因为他老有所为,八十几岁高龄还在为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而奔劳;他耄耋之年尤能以文言志,以笔会友,真是其乐无穷啊! 

文章评论

久久

同感 同感,徐老哥邀我几次去新区他家去聊聊,哪天我们一起去吧!

春华秋实

[B][ft=,1,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ft][/B]“青春未必都属于黑发之人。寿松外表,花朵心态---以文言志,以笔会友,真是其乐无穷”。画龙点睛之笔。也表达了作家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向和“以笔会友”的高尚情趣。愿老兄乐在其中吧![B][ft=,1,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f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