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鲜活的石头——绩溪鄣山大峡谷探秘游记

个人日记

 
图片
 


                                    精灵鲜活的石头
             ——绩溪鄣山大峡谷探秘游记


    2015年4月29日晚餐后,宣酒小窖探秘万人游进入第二阶段,大巴车开往皖南绩溪县城,当晚八点半,入住龙溪大酒店,当地导游简单介绍了第二天的行程,是去绩溪的鄣山大峡谷,请大家今晚好好睡一觉,积蓄力量穿越大峡谷。游客们自主派对,在导游的协助下登记入住,秩序井然,二人一间标准间,宽敞、舒适、上档次。第一次来这里,一切都是新鲜的、未知的、神秘的,因此久久未能入眠。
 
图片

图片 
 
   
     第二天早上六点,同室的伙伴叫醒我,早起用餐,七点准时出发。上车后不久,当地导游小张风趣的自我介绍,说“张”姓在这里算小姓,而这里的大姓是“胡”,绩溪有“五胡”,他们是文武官商皇兼有,我们静心地听小张如数家珍:一是现代孔子、白话文的倡导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先生;二是明朝抗倭统帅兵部尚书胡宗宪,他收复钓鱼岛,是将钓鱼岛纳入中国版图的第一人;三是清代徽商中赫赫有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他富可敌国,因辅佐左宗棠有功,御赐二品顶戴,赐穿黄马褂,成为红顶巨商;四是文房四宝之一的徽墨巨子胡天柱,是他将“胡开文”的品牌打出中国,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牌闪耀;五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是徽州茶商“三泰”胡允源的后人。这些闪耀着民族瑰丽光环的名人就是令人咂舌的人文景观。

图片 

图片 
 
    导游接着介绍游览的区域和路径。鄣山大峡谷,地处黄山余脉,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为数不多的联合国植物基因库之一,数十种珍奇动植物和神话传奇式的景点,让大峡谷蒙上神秘的色彩,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约莫一小时车程,大巴车到达景区汽车换乘中心,导游引导大家乘坐景区游览车,崎岖的弯道,九转回肠,直达峡谷的纵深处。游览车司机告诉我们,游客们沿着山路穿越峡谷,行程2.5公里,直上云顶,游览车在那儿等候旅客,然后再把大家接回景区换乘中心。

                              
图片 

图片 
    
    好啊,“跟着感觉走,让他带着我。”我不由自主的哼着那熟悉的小曲悠哉游哉的进入山道,眼前呈现的是郁郁葱葱的林荫道,山道趋缓,石级清新,太阳光透过树叶,花花的照射在游人的脸上,显得格外的悠闲自在。大约行走十分钟,见一空地前有尊“现代孔子---胡适”的半身大理石塑像,看得出这是景区管理者的精心设计,是想记念这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在鄣山大峡谷这条古道上留下的汗水和足迹,我也肃然起敬地在塑像前留影,意欲踩着他的脚印前行。
图片
 
图片 
 

 

    耳听路边的涓涓溪流在山谷间发出潺潺的声响,峡谷中的谷水清澈透底,瀑布孪生,彩池遍布,就像那多姿的仙女在山涧翩翩起舞,使峡谷之水更加迷人。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错乱无序的在峡谷中接受着溪水的拍打,构成了峡谷中奇异的交响乐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奇造化,加上人工在峡谷间搭建的“天桥”、“度仙桥”相得益彰,活脱脱的一幅王母娘娘的后花园的巧妙布局。
  
图片

 
图片 
 

   更巧妙的还在后面呢!当我们沿山路走到一半处,见一巨大的人头石像横在峡谷中,进前一看,后披式的发型,饱满的天庭,睿智的眼神,突出的颧骨,滚圆的下颔,都酷似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晚年侧面像,旁边还配有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面是人工雕刻的“主席台” 字样。难怪导游一开始就介绍景区有“四大绝景”,其中之一就是“伟人石像”。据说鄣山大峡谷也叫伟人谷,是因为亿万年前,滚石进入峡谷,这块奇石高约4米,重达25吨,石材质地为花岗岩。它的奇异之处:在于是天然形成,并非人工雕琢,这块千百年前就有的石头,无论形态还是神态,都如此酷似伟人毛泽东,真是巧夺天工,出神入化;更加奇妙的是毛泽东石像的下巴上那颗标志性大痣的部位,竟然也有一个小圆洞,小洞里还长出一棵袖珍水杨柳小树;再就是石像在鄣山大峡谷的大漳河的南岸亲水浅滩上,面朝北京方向不偏不倚。这一发现让鄣山大峡谷更加神奇迥异,深不可测。
  

图片
 
图片 
 
    我们带着探秘的神情继续前行在大峡谷,不觉来到鄣山大峡谷的“四大绝景”之一的“百丈岩”。 据资料上记载,百丈岩是一块单体巨石,高460米,宽180米,垂直度为85度。岩面光滑如镜,如巨钟覆地,高耸云天,雨过天情,佛光乍现,堪称一绝。2002年5月16日,上海大世纪吉尼斯总部批准百丈岩申报“世界第一巨石”,现已通过地质部检测证实。我站在百丈岩前久久凝视,突然灵感发现,我立即躺下身子,用相机对准百丈岩自下而上的拍照,留下这珍贵的镜头。百丈岩的东边是绝妙的天桥瀑布,恰似人间仙境,百丈岩的北边有一土丘上面有珍奇的“迎客松”,一支珍奇植物展现在眼前,异常好看,真是景美、精美、静美!

图片

图片 
     
    这皖南绩溪县城以东大障山百丈岩生态景区境内。还有古称三天子都,三王山、障峰,古代春秋时的吴越以此为分界,秦朝设立障郡,以山命名。今山中仍有天子墓、丞相坟等遗迹。丹坊(丹锅、丹勺、丹灶、药研)更能印证炎黄始祖在此炼丹飞仙留下的痕迹。还有很多景点我们已经无法去辨认,仅此时此景我们已经看的眼花缭乱,赞叹不已。过了鄣山界牌出境登上云顶,眼前已经看到游览车,我们立即乘坐游览车下山,顺利到达汽车换乘中心。

      回到大巴车上,已经是中午时分,就餐在绩溪国际大饭店,一桌徽菜佳肴让我们饱尝了江南食膳之美,旅途的疲劳顿时随饮而消了。

图片
 
图片
 
    夜晚,回到家里,反复回想着白天看到的景观,思忖着鄣山的由来,我查阅资料,发现清朝地理学家周赟著有《山海经•海内经》一书,在《鄣山辨》这篇游记中这样的记载:有三天子鄣山。郭注,在今新安歙县东。《海内乐经》浙江出三天子都。今大鄣出绩溪县,晋时本为歙县一县而未分也。鄣山东西之水皆下为浙江。然则《山海经》三天子鄣山与三天子都乃一山,而鄣字,都字讹耳。秦之名鄣郡,未必定以此山,即以此山,是秦亦沿山名之讹以名郡,后人复因鄣群之名以名山 ,此自然之势也,论者据秦有鄣郡之名,遂定此山为鄣山,可谓不揣其本矣,且自来辨此山者,博采旁稽,聚讼不已,令人读之欲睡,亦只各矜淹贯,力辨山之所在,而在三天子都之名络不可解,予谓此固不待淹博而后见者。予观黄山正脉,至绩北丛山关之南为一大收束,形害所谓过峡也。向东特起为鄣山,由宁国、昌化之界,蜿蜒北行,如龙楼凤阁,势雄壮,形家所谓干龙也。至宁国东境分一支脉,东折为浙之天目诸山,到海而尽,以开杭州都会,形家所谓结局也。其正脉之北行者,分为左右二支:左支为紫金诸山,到大江而止,开金陵都会;右支为林屋诸山,到太湖而止,开姑苏都会。临安、建业、姑苏,皆可建都,而此山为三都会之祖山,此以名三天子都也。徽人好言地理,于不当言地理处或斤斤言之,独于此山,古来偏无一人言及地理,殊不可解,或谓明太祖都南京,真天子都。南宋偏安,夫差僭号,何足当之!不知此特言其形胜,如谶纬之说。在古人名此山及作《山海经》时,岂论夫差、南宋哉!然者之志地舆者,志安徽者,志徽郡及绩邑者,于此山皆未有是言也。乃余特为南关一族之十景言之。

图片 

 
图片 
  

    回想走完这鄣山大峡谷,感触颇深。
这峡谷,上仰群山峻秀,下俯流水妩媚,汲天地精华,育万物灵秀,留上德品质,入虚怀之骨,真是风水宝地,人杰地灵,既有帝王之气,又留山岳之魂。每一块石头,都是日月光华,天宝精灵,诠释着古老的传说,亘古的流年。当我们感受徽商的足迹,进入徽商的梦幻,体味徽文化的神韵,触摸古老文明的时候,耳边回荡起清朝诗人席存泰的一首诗:“神斧何年掰巨灵,云山万仞接苍冥。空传旧鄣秦时号,谁向祥符更注经。”是啊,鄣山大峡谷,神秘莫测,让人流年忘返、心旷神怡,最难忘的还是那精灵鲜活的石头。
图片

 
                      

文章评论

靳老师

一篇好游记,叙述与描写结合,加上历史考证使文章生动形象而又含义深刻。

冰洁玉璞

好地方都少不了老师的身影!羡慕啊!

梅花傲雪

好山好水好歌好文章。欣赏了。祝哥哥永远开心。

向往

图文尽赏,随曲唱歌。增添知识,收获快乐。谢老哥啦![em]e183[/em] [em]e163[/em]

麦鸥

石头和水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一见面就会高兴的唱歌,这歌声只有哥哥能听到[em]e179[/em]

巧云

每一个山头,每一块巨石, 在您的笔下,把它们都描写成了精美的奇峰异石,美哉!妙哉!谢谢老师在游山玩景的同时给大家带回了这么好,这么美的图和文,您辛苦了![em]e183[/em]

浅荷素心

主人好学博才,一篇游记生动活泼,语言精炼优美,读后受益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