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的老房子
个人日记
许是年龄的原因吧,最近脑子里常常会想起妈妈家的老房子,那个记录着我的经历,见证着我的成长,满满的装着我美好回忆的老房子。
在岁月的长河里,那些久远的零星斑驳的记忆,时常在脑海里重复着,恍如昨日,弃之不了,挥之不去,索性就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
我说的老房子是在我小学升初中的那年秋季盖的,那时的我也就是十二三岁吧,那个年代条件差,盖房子的墙都是用土胡基砌的,就两边的大墙和前边的檐墙,是用窑里烧出来的砖和焦胡基包的住,一是怕雨淋、二是为了好看,上边是木架结构,那种房子由于墙皮厚,所以冬暖夏凉。
记得 那年为了盖房子,爸 从二三月份就开始做准备,雇人打胡基,打好的胡基经过两三个月的晾晒才能 干,天晴着就摆成星状摞成三四层高晒上,下雨了又得一个一个的收起来,垒在地势高的地方用塑料纸盖上,遇到雨天多的时候那才真叫累人,收了晒、晒了收,在我的记忆中,那几个月的时间爸妈几乎就没消停过,妈整体围着锅台转,给人家管饭,爸就像是卖到土壕似的陪人干活。
终于把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动工盖房子了,爸是房木匠,盖房子的人不愁,可惜天不作美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虽说雨是来的急去的快,但胡基终究是土加工的怕雨淋,揭了盖,盖了揭,也着实的把人折腾的够呛,眼看着房子的主体起来就剩前边的檐墙,却再一次被雨给喊停了。
我是多么的希望房子快快的盖好,因为新房子在村子的边上,村里上初中的孩子都得从旁边路过,住进去我上学时一来可以比别人少走路,再就是走在路上同伴多,不用担心早晚天黑一个人走路害怕,然而好事多磨,那个愿望却迟迟未能实现。
在那个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就那个没有前檐墙的办成品房子,整整被绵绵的雨季搁置了一个月,天都快要上冻了才把檐墙垒起来,那个仅够饥饱的年代,爸妈倾尽了她们精打细算积攒的一千三百块钱,盖起了那个红瓦蓝墙的房子,房脊上的雕刻,门牌上的字,都是爸一刀一据刻出来的,爸当时在我们那方圆百里都是出名的巧手木匠,所以总想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让自己的房子更标新立异些,那个房子凝聚了爸所有的心思。当然,那个杵立在村边最显眼地方的房子,也着实引来不少羡慕的目光。
遗憾的是当时盖房子时间准备的胡基有限,导致房子里的后续工程就没 法完成,在那个空荡荡的算不上家的房子里,爸为了让家里的经济尽快缓过劲,又在信用社贷款五百块钱买了一头枣红色的小牛犊养着,以来等养大了多卖点钱,再就是来年大了还可以犁地,种地,所以在房子的后檐拐角垒了一个牛槽,它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新房子里的一员,在前檐的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麦草,再在上面铺着褥子,周围用装着小麦草的麻袋包围着,我和爸就那样打地铺住着,白天去老房子吃饭,晚上住新房子,妈呢在老房子管弟弟妹妹。
时置冬天,爸也没有太多的活干,所以晚上隔三差五的就出去串门,陪伴我的就剩一书、一本、一支笔;一盏油灯、一头牛,然而任何牲畜它都是有灵性的,我家的小牛犊也不例外,只要周围有一点动静,他就会抬起头摇响它脖子上的铃铛,意思好像是在告诉我外边有人经过,让我注意安全,在那个孤立的,四周没有邻居而且远离村子的房子里,晚上出去在墙外边上厕所,倒洗脸水,慢慢的一个人都习惯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胆子锻炼的特别大,一个人走夜路从不怕黑。
要是爸不出去,家里就有串门子的人,那个离我家最近的,大我五六岁的哥哥和他的发小就是我家的常客,他们闲谝的实在无聊了就玩写字游戏,把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按顺序往下写,不能停留也不能出错,看谁写的多,谁就是赢家。我做完作业也就参与到他们的游戏中,玩这个游戏不仅要心无杂念,而且大脑要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一点都不能走神,稍不留神就会出错,现在想想在那个年代,在那个生活简单的犹如白开水一样的日子里,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更没有电脑、没有让人们用来消磨时间的任何活动,玩这样的游戏是多么的有创意,即带有知识性、又娱乐了生活,在那盏微弱的灯光下,在那个简陋的房子里,我过了一段简单而有趣的时光。
直到 第二年夏天爸才利用给别人盖房子的空余时间,又重新打胡基,把房子里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在我们打地铺的地方给我隔开了一个小房子,在两间敞着的大房前檐拐角,盘了一个大炕连着锅台,家里也没有啥摆设,除了妈当初的嫁妆柜子,就是一口一米高一个人搂不过来的大水缸,和一个擀面用的大案板,虽然简陋些,可妈总算是可以搭锅做饭了,弟妹这才和妈搬了过来,房子也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家。
其实在那个布置简单的房子里,我最喜欢,最留恋的就是那个和锅台连着的大火炕,冬天只要烧火做饭炕就热,睡在上面很暖和,夏天的时候妈用砖头把炕洞里岔开,让烧火的烟走墙洞子里,再烧火炕都是凉的,夏天的时候我一个人住,冬天就和爸妈弟妹们挤在大炕上,一家人亲亲热热的相互取暖,亲情从炕上弥漫开来,充溢着整个房子,让冬天的夜晚不再寒冷!
只可惜在那个冬天,那样的日子并不多,由于盖了房子,家里经济状况和粮食一下子拮据起来,而爸呢,到冬天开始上冻时,在方圆村子又没有了活干,看着我们三个眼巴巴等饭吃等衣穿的孩子,他不得不和村上的几个人一起去城里建筑队上找活,给那些建好的楼房,安装窗门或做修补活,家里就剩妈给我们三个上学的孩子做饭,每到星期天的早上我们就赖在炕上不起来,看着妈进前门出后门的忙活着,一会从前门担水进来,一会又从后门提着柴笼进来,冬天的天总是很短,等妈忙完这些零碎活又得开始生火做饭,她做她的饭,我们三个就在炕上玩,弟弟妹妹一会从这头钻到那头,一会又从这个被窝钻进那个被窝,妈看着心里乐呵着,也不舍得把我们叫起来,饭快熟的时候,妈才吆喝我们穿衣服,可这时候炕烧的正热呢,我们三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一个行动的,直到妈下最后通谍了,我们才极不情愿的从被窝里拔出来,穿好衣服下地洗脸,完了有又重新坐到炕上,这时候妈已经给我们把饭盛好,摆在挨着锅台的高出炕的那个台子上了(方言应该叫benlan),我们吃着继续闹腾着。
然而 快乐的时光总是在懵懵懂懂、不黯世事日子里转瞬即逝,我们一天天在长大,家里的条件也在爸妈的辛苦操劳下不断的在改变,第二年我们各自有了自己的小房子,但那个锅台连炕没有改变,每到过年时候,天气寒冷,凡是家里来的客人就招呼的坐在炕上,妈边陪客人说话边准备饭菜,爸过来过去的端茶倒水,我也可以给妈帮忙打下手,家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的气氛!
日子就这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过着, 时光老人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留恋和不舍,而停下自己的脚步,时间在我们一天天,一月月重复着上学放学,放假开学中悄然溜走,在爸妈一季季秋种夏收,夏种秋收中走过,在爸的一个又一个冬天进城,春天返乡的四季轮回中流逝,不知不觉间又过了几年,我高三那年,爸在后院另外盖了三小间房子,一间放杂物,中间一间做饭,另一间里因为受地方限制盘了个小火炕,为了干净期间炕和锅台之间隔了一道墙,虽然锅底下是通着的,只要烧火炕就热,但我就是不喜欢,因为那样以后炕上坐不下几个人不说,坐在炕上的人也看不到做饭的人,只能听到声音,我总感觉有点别扭,没有以前那样让人感到亲切、看起来心里舒服。
再后来,在08年的时候,弟弟把爸盖的大房子和小房子一起拆了,修成了现在的四间三层楼房,听说爸当时是极力的反对,理由是房子是他前一年刚刚花了四千多块钱,重新揭开顶子收拾了的,才一年的时间就要拆,他舍不得自己花费的那些功夫,想再多住几年,更重要的是凭弟弟当时的经济能力,担心盖到半道没钱了让人看笑话,爸一辈子都是个爱面子的人,而如今的这些连同我的那些关于老房子的往事,都定格在了逝去的岁月里,沉淀成为无法忘却记忆!
在岁月的长河里,那些久远的零星斑驳的记忆,时常在脑海里重复着,恍如昨日,弃之不了,挥之不去,索性就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
我说的老房子是在我小学升初中的那年秋季盖的,那时的我也就是十二三岁吧,那个年代条件差,盖房子的墙都是用土胡基砌的,就两边的大墙和前边的檐墙,是用窑里烧出来的砖和焦胡基包的住,一是怕雨淋、二是为了好看,上边是木架结构,那种房子由于墙皮厚,所以冬暖夏凉。
记得 那年为了盖房子,爸 从二三月份就开始做准备,雇人打胡基,打好的胡基经过两三个月的晾晒才能 干,天晴着就摆成星状摞成三四层高晒上,下雨了又得一个一个的收起来,垒在地势高的地方用塑料纸盖上,遇到雨天多的时候那才真叫累人,收了晒、晒了收,在我的记忆中,那几个月的时间爸妈几乎就没消停过,妈整体围着锅台转,给人家管饭,爸就像是卖到土壕似的陪人干活。
终于把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动工盖房子了,爸是房木匠,盖房子的人不愁,可惜天不作美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虽说雨是来的急去的快,但胡基终究是土加工的怕雨淋,揭了盖,盖了揭,也着实的把人折腾的够呛,眼看着房子的主体起来就剩前边的檐墙,却再一次被雨给喊停了。
我是多么的希望房子快快的盖好,因为新房子在村子的边上,村里上初中的孩子都得从旁边路过,住进去我上学时一来可以比别人少走路,再就是走在路上同伴多,不用担心早晚天黑一个人走路害怕,然而好事多磨,那个愿望却迟迟未能实现。
在那个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就那个没有前檐墙的办成品房子,整整被绵绵的雨季搁置了一个月,天都快要上冻了才把檐墙垒起来,那个仅够饥饱的年代,爸妈倾尽了她们精打细算积攒的一千三百块钱,盖起了那个红瓦蓝墙的房子,房脊上的雕刻,门牌上的字,都是爸一刀一据刻出来的,爸当时在我们那方圆百里都是出名的巧手木匠,所以总想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让自己的房子更标新立异些,那个房子凝聚了爸所有的心思。当然,那个杵立在村边最显眼地方的房子,也着实引来不少羡慕的目光。
遗憾的是当时盖房子时间准备的胡基有限,导致房子里的后续工程就没 法完成,在那个空荡荡的算不上家的房子里,爸为了让家里的经济尽快缓过劲,又在信用社贷款五百块钱买了一头枣红色的小牛犊养着,以来等养大了多卖点钱,再就是来年大了还可以犁地,种地,所以在房子的后檐拐角垒了一个牛槽,它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新房子里的一员,在前檐的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麦草,再在上面铺着褥子,周围用装着小麦草的麻袋包围着,我和爸就那样打地铺住着,白天去老房子吃饭,晚上住新房子,妈呢在老房子管弟弟妹妹。
时置冬天,爸也没有太多的活干,所以晚上隔三差五的就出去串门,陪伴我的就剩一书、一本、一支笔;一盏油灯、一头牛,然而任何牲畜它都是有灵性的,我家的小牛犊也不例外,只要周围有一点动静,他就会抬起头摇响它脖子上的铃铛,意思好像是在告诉我外边有人经过,让我注意安全,在那个孤立的,四周没有邻居而且远离村子的房子里,晚上出去在墙外边上厕所,倒洗脸水,慢慢的一个人都习惯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胆子锻炼的特别大,一个人走夜路从不怕黑。
要是爸不出去,家里就有串门子的人,那个离我家最近的,大我五六岁的哥哥和他的发小就是我家的常客,他们闲谝的实在无聊了就玩写字游戏,把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按顺序往下写,不能停留也不能出错,看谁写的多,谁就是赢家。我做完作业也就参与到他们的游戏中,玩这个游戏不仅要心无杂念,而且大脑要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一点都不能走神,稍不留神就会出错,现在想想在那个年代,在那个生活简单的犹如白开水一样的日子里,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更没有电脑、没有让人们用来消磨时间的任何活动,玩这样的游戏是多么的有创意,即带有知识性、又娱乐了生活,在那盏微弱的灯光下,在那个简陋的房子里,我过了一段简单而有趣的时光。
直到 第二年夏天爸才利用给别人盖房子的空余时间,又重新打胡基,把房子里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在我们打地铺的地方给我隔开了一个小房子,在两间敞着的大房前檐拐角,盘了一个大炕连着锅台,家里也没有啥摆设,除了妈当初的嫁妆柜子,就是一口一米高一个人搂不过来的大水缸,和一个擀面用的大案板,虽然简陋些,可妈总算是可以搭锅做饭了,弟妹这才和妈搬了过来,房子也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家。
其实在那个布置简单的房子里,我最喜欢,最留恋的就是那个和锅台连着的大火炕,冬天只要烧火做饭炕就热,睡在上面很暖和,夏天的时候妈用砖头把炕洞里岔开,让烧火的烟走墙洞子里,再烧火炕都是凉的,夏天的时候我一个人住,冬天就和爸妈弟妹们挤在大炕上,一家人亲亲热热的相互取暖,亲情从炕上弥漫开来,充溢着整个房子,让冬天的夜晚不再寒冷!
只可惜在那个冬天,那样的日子并不多,由于盖了房子,家里经济状况和粮食一下子拮据起来,而爸呢,到冬天开始上冻时,在方圆村子又没有了活干,看着我们三个眼巴巴等饭吃等衣穿的孩子,他不得不和村上的几个人一起去城里建筑队上找活,给那些建好的楼房,安装窗门或做修补活,家里就剩妈给我们三个上学的孩子做饭,每到星期天的早上我们就赖在炕上不起来,看着妈进前门出后门的忙活着,一会从前门担水进来,一会又从后门提着柴笼进来,冬天的天总是很短,等妈忙完这些零碎活又得开始生火做饭,她做她的饭,我们三个就在炕上玩,弟弟妹妹一会从这头钻到那头,一会又从这个被窝钻进那个被窝,妈看着心里乐呵着,也不舍得把我们叫起来,饭快熟的时候,妈才吆喝我们穿衣服,可这时候炕烧的正热呢,我们三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一个行动的,直到妈下最后通谍了,我们才极不情愿的从被窝里拔出来,穿好衣服下地洗脸,完了有又重新坐到炕上,这时候妈已经给我们把饭盛好,摆在挨着锅台的高出炕的那个台子上了(方言应该叫benlan),我们吃着继续闹腾着。
然而 快乐的时光总是在懵懵懂懂、不黯世事日子里转瞬即逝,我们一天天在长大,家里的条件也在爸妈的辛苦操劳下不断的在改变,第二年我们各自有了自己的小房子,但那个锅台连炕没有改变,每到过年时候,天气寒冷,凡是家里来的客人就招呼的坐在炕上,妈边陪客人说话边准备饭菜,爸过来过去的端茶倒水,我也可以给妈帮忙打下手,家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的气氛!
日子就这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过着, 时光老人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留恋和不舍,而停下自己的脚步,时间在我们一天天,一月月重复着上学放学,放假开学中悄然溜走,在爸妈一季季秋种夏收,夏种秋收中走过,在爸的一个又一个冬天进城,春天返乡的四季轮回中流逝,不知不觉间又过了几年,我高三那年,爸在后院另外盖了三小间房子,一间放杂物,中间一间做饭,另一间里因为受地方限制盘了个小火炕,为了干净期间炕和锅台之间隔了一道墙,虽然锅底下是通着的,只要烧火炕就热,但我就是不喜欢,因为那样以后炕上坐不下几个人不说,坐在炕上的人也看不到做饭的人,只能听到声音,我总感觉有点别扭,没有以前那样让人感到亲切、看起来心里舒服。
再后来,在08年的时候,弟弟把爸盖的大房子和小房子一起拆了,修成了现在的四间三层楼房,听说爸当时是极力的反对,理由是房子是他前一年刚刚花了四千多块钱,重新揭开顶子收拾了的,才一年的时间就要拆,他舍不得自己花费的那些功夫,想再多住几年,更重要的是凭弟弟当时的经济能力,担心盖到半道没钱了让人看笑话,爸一辈子都是个爱面子的人,而如今的这些连同我的那些关于老房子的往事,都定格在了逝去的岁月里,沉淀成为无法忘却记忆!
文章评论
肖潇
哈哈、、、坐着姐的沙发,享受着姐童年的往事,精彩![em]e178[/em][em]e178[/em]
一弯心泉
好亲切,好熟悉,一点一滴晃昨昔。那些景,那些事,只在童忆可追影…思绪已随红豆飘回往昔。
SQZR
儿时童趣仿佛就在昨天发生,忆起我们学生时代的很多往事……
好运来
呵呵,品读好友的美好记忆美文--想到自家的老屋!回忆真好![em]e100[/em] [em]e179[/em] [em]e163[/em]
玉米面饽饽
老房子是那个火红年代的印记,承载了一段历史,彰显了一段天真烂漫的童年,更凝结了一段难以忘记的乡情亲情,让人回味无穷!
静心宁气
那时你会做针线活'经常做鞋垫'
无可奈何
老妈,你可以写小说了
靜靜嗳ㄚòひ
给红豆赞一个!老房子的回忆其实就是儿时快乐时光的记忆,房子不仅是家人遮风避雨的港湾,也是充满至亲温情的爱的小窝。随着生活的改善,房子已不仅仅满足人的居住,而是舒适和有品味的居所。房子大了,亲情淡了,相互簇拥取暖的冬日一去再不复返。怀念,只因为一份遥远的思恋。红豆的文章真棒!
往事如烟
访好友空间,品读美文,带走关于老家的回忆,温暖着,感动着,回忆着......
绿色港湾
细细品读红豆的日志,俺的思绪也飞回到了儿时睡火炕的岁月:那时的火炕是用土坯垒起来的,土坯是用一种粘性极强的黄土掺上韧性十足的野草做成的。那时北大荒的冬天风大雪大,零下40度的天气把俺们兄妹三人天天围困在暖暖的火炕上面玩耍。虽然父母一再强调:不许在炕上蹦跳,玩疯了的俺们,岂能时刻牢记父母的教诲?造成土坯火炕今儿这塌、明儿那陷,父母则恼怒的今儿这修、明儿那堵,好好的一铺火炕满目疮痍。
风清扬
[em]e142[/em]
心ぉ只唯你所属【暂*缓】
真是温馨,虽然生活条件没有那么富裕,可一家人都在一起很幸福。
紫菡~飘香
[em]e160[/em][em]e178[/em]
完美
友谊在屏幕前凝聚,真情在文字中流淌, 爱心在键盘上发送,祝福在宽带里传递, 无论与你距离多远,预祝好友圣诞快乐, 愿我的祝福陪伴你,时时开心永远幸福!
完美
妹子忙有时间欣赏姐杰作![em]e163[/em][em]e178[/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