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多败儿的感想--做个“有私&quot的父母

教育篇

 

慈母多败儿中的,恐怕更多包含着我们通常所说的的意思。孩子,其实是孩子教会我们的。

  孩子小的时候,只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我们用准确的行动快速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们对孩子了解的深入,我们的反应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这让我们体验到养育的成就感,却也容易养成一种习惯: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别让他哭。

  这种在孩子小的时候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不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就会出麻烦:无意中会让孩子丧失很多长本事的机会。因此,在一些关键点上,我们必须不断调整:

  放手 到孩子有一定能力的时候,慈爱开始意味着并不要什么都满足孩子,而是要给孩子更多的使用自己的能力、发展这些能力的机会。我们在孩子身边的支持、鼓励和指导,都是在给孩子的成长加油。

  探究 孩子天生好奇,要以各种方式来了解周围的世界。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保护好孩子的探究热情,也就是保护好孩子主动学习的动力。我们可以欣赏孩子的提问,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或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但父母不必是什么答案都有的百宝箱。让孩子习惯于寻找答案的过程,体验其中的快乐,比让他简单地记住一些答案更重要。

  规则意识 孩子迟早是要步入社会的。立规矩,是保障孩子安全的基本屏障。在不同的年龄,孩子所受到的限制会有所不同,但遵守规则的意识,是父母为孩子步入社会备下的一份好礼。当然,这里说的立规矩,并不意味着对孩子凶,而是清晰的准则,温和而坚定的执行。如果有兴趣继续了解,将《养育孩子锦囊妙解》这本书推荐给你。

  好习惯 饮食习惯、卫生习惯、起居习惯、读书习惯、学习习惯……什么事情一旦形成习惯,就具有了反复被执行下去的可能。习惯帮我们节省了很多思考和控制的能量。我们现在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将铺就他未来生活品质的底蕴。

  提要求 我们在帮孩子做很多事情,都是出于我们的爱。在这同时,我们也要要求孩子为我们做一些事情:递一张纸巾、倒一杯水、拉一拉被角、保持片刻安静……我们要感谢孩子为我们的付出。通过这些事情,孩子学会了怎样爱我们,怎样爱别人。如果孩子从来没实践过怎样爱别人,也同样不会理解和感受到我们的爱。有这样一句话曾经深深地震撼着我:没有要求的父母是不可爱的。

  做一个慈母,不能是单纯去满足孩子当时提出的一些表面的要求,而是要更多地思考孩子成长的规律、发展的需要,和孩子形成亦母、亦师、亦友的关系。要减少行动中的困惑,我们可以把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定得更具体一些: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而我们自己也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天长地久的爱情就在你心中,就象很多人经常问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真爱一样,其实真爱就在你心中,只要你真心的付出,执着的追求,
勇敢的牺牲,真爱就在你的身上发生,天长地久的爱情就是你的爱情。 我们知道,爱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和牺牲,爱的回报就是对方的永远快乐
和幸福,如果你爱对方,那么你会因为对方快乐而快乐,因为对方幸福而幸福。无论是婚前的热恋中还是婚后的平淡生活中,
只要你是真的爱对方,只要你为了你们的幸福生活而努力付出,那么天长地久的爱情就在你的身边,
不是你拥有了天长地久的爱情,而是你创造了天长地久的爱情.
相信自己~只要有爱,幸福就一定会存在~

 

过分的溺爱会使孩子变得无情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母亲,为了儿子,为了丈夫,放弃自己不错的工作,整天在家相夫教子。她每天都不辞辛苦地骑车送儿子上学,打零工赚钱供丈夫攻读学位。丈夫毕业后,功成名就有了钱,却抛弃了妻子,还带走了儿子。儿子跟着有钱的爸爸,进了贵族学校读书,却很少想到曾经为他付出很多的母亲。


当这位妈妈想儿子时,特意买了一件新衣服到学校去看儿子,儿子却嫌弃母亲穿得太给他丢脸,告诉同学这是他的老乡。后来,儿子竟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要求:让母亲做他的地下妈妈,否则就不认她这个妈!这位母亲痛不欲生。她不明白,为什么天下会有这样无情无义的孩子?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怎么用十几年的爱换不到儿子的一丝感恩,却得到这种冷酷无情的回报?


从孩子的降生开始,到孩子成长的每一天,父母都带着望子成龙的心情为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爱。但过分的溺爱并不能使孩子成才,望子成龙这句话应该改为育子成龙,因为目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倾向是颇令人担忧的。曾有一位儿童教育家说过: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伟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


是孩子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不,那么爱丢失症的根源在哪里?是父母的极度关爱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不少家长认为,如今条件好多了,孩子又是独根独苗,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童年过得很艰辛,再不能让孩子经受我们的那些磨难了。正是怀着这种想法,父母们尽其所能地从各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包括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无理的要求,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如做作业、干家务、值日扫地等等。他们尽力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铺得平平顺顺的,似乎这样就能保证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但是事实上,这种幸福观很容易导致孩子的灾难。


自私自利根源于父母的私爱和溺爱。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渴、泯灭,为人父母者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无私奉献的爱固然是伟大的,但是只懂辛勤耕耘而不问收获的父母之爱,很容易变成一种对孩子的自私的爱与可怕的溺爱。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这是一位教育家的经验之谈。溺爱只会让孩子变得无情。为什么使孩子过幸福平安的生活的想法却成了问题?
                                                                                                                                        文字摘自网络 

文章评论